他们在五胡乱华时建立了多个政权,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等。从魏晋到南北朝的几百年中,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名为“魏”,史称北魏。经过了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几代帝王的努力,北魏终于统一北方。

拓跋珪仿照魏晋制度,建立了官僚体系。学习汉文化,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推广儒学,置五经博士,建立太学。收集天下图书,汇集于平城。

他强制解散所有被征服的部落,使之全部归于国家的编户齐民,让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失去了部族组织,只能融入汉的熔炉之中。

接下来的拓跋焘继续完善北魏的中央和地方制度。经济上重视农桑,“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宜宽租赋,与民休息”。

为了遏制佛教势力,拓跋焘下诏灭佛,史称“太武灭佛”。

拓跋焘也推崇汉文化,“偃武修文”,“尊孔崇儒”。就是他确立了楷书的正统地位。

拓跋焘去世后,北魏的统治陷入危机。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了全面的汉化改革。

冯太后临朝听政。她修订法律,禁止同姓通婚,推行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推行“三长制”,清查户口,限制门阀士族权势,改革赋税制度,推行租庸调,减轻百姓负担。

这使得北魏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为拓跋宏后续变革做好了基础。

到了拓跋宏时期,他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洛阳,大部分鲜卑贵族都随着国都南迁而迁徙到了中原。

脱离了漠南故地,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了全面的汉化。

禁鲜卑语,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改汉姓。拓跋氏改成元姓,北魏皇族九氏以及北魏初期所统的部落一百十八氏,皆改为单姓。

改籍贯。鲜卑贵族籍贯皆要改为洛阳,死后葬在洛阳,不得还葬平城。

易服装,禁胡服。

通婚姻。鲜卑贵族纷纷和中原士族通婚,两大集团被血缘关系牢牢联系在一起,加速了民族融合。

……

南下中原的鲜卑融入汉家,但是位于漠南的六镇却依然保持鲜卑旧俗。六镇主要来抵御柔然南侵,保留着传统的鲜卑古风。

北魏末年,六镇爆发起义,之后又引发了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关陇起义。

六镇势力的高欢和宇文泰分别控制了关东和关西,形成高氏(东魏—北齐)和宇文氏(西魏—北周)的对峙,北魏正式崩溃。

宇文氏“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吸收关陇地区的门阀士族,以扩大统治基础。宇文泰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了八柱国,形成了府兵制。这些家族之间相互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了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形成后,鲜卑和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周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北齐灭亡后,六镇鲜卑也逐渐融入了到了汉的汪洋大海之中。关陇集团的杨坚和李渊分别建立隋朝和唐朝。

……

想起北魏至隋唐的这段历史,李世民也是颇有些感慨。

孝文帝因为推行汉化,民族融合,发展北方,历来被视为贤主。

隋代的王通就曾言:“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不过,拓跋宏的行为当然也会引起许多鲜卑人的不满。

对汉的痴迷让他差点忘了自己是谁一样,好像把自己的鲜卑魂都弄丢了。

不仅籍贯要改,竟然还禁鲜卑语,把汉语作为官话?!

这样的激进,通婚易服都衬托的是小打小闹了!

这要是还不闹,他们的祖宗都要被改成汉人了!

这就导致了六镇叛乱,北魏崩溃。

不过北魏崩溃了,经历了这样一场变革,北方倒是和谐不少。

他的行为,简直是北方民族熔炉的超级搅拌器。各民族在文化和生活上大混搭,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家庭,关系融洽不少。

汉化使得南北文化交流变得频繁,文化差异变小。这确实也是让隋唐统一南方变得轻松不少。

身在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对于推行汉化的北魏孝文帝当然是认可的。

他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和教训的皇帝,不然怎么会说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话来。

想起在这片大地上留下深刻烙印的“汉”,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

无妨,接下来,就是大唐的主场了!

在后世,汉唐可是并称的!

有了天幕,李世民有自信让大唐变得更加璀璨,这片大地,注定也会有大唐浓烈的一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