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赵光义和弟弟的矛盾,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那就是“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生母昭宪杜太后生前曾嘱其传位于皇弟赵光义,即所谓“昭宪顾命”,又因这一顾命文件曾封藏于金匮之中,故通称“金匮之盟”。】

【这个约定直接决定了宋初皇位传承的顺序,并且引发了一连串围绕皇位继承权的历史悬案。】

【为何赵匡胤要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呢?这主要是由于五代十国的特殊年代所决定的。】

【我们作为现代人站在后人的视角看,当然知道宋朝持续了几百年。但以当时赵匡胤的视角来看,他只知道唐末经历了五代,天下大乱,换个皇帝比喝水还要简单。】

【他赵匡胤是怎么上位的,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在这种情况下,保住他赵家的江山才是第一要务,儿子什么的可以先放一放。】

【而且太子这个名号在晚唐五代没有任何意义,跟催命符差不多。从公元824年唐敬宗即位到公元997年宋真宗前,这整整173年间没有任何一个太子能够成功即位,这让赵匡胤也不敢赌自己儿子能成功掌控局面。】

【因此一开始赵光义确实是赵匡胤选定的继承人,证据就是他成年的儿子赵德昭只封一个防御使的武官头衔。而赵光义,官位却不断上升,从一个八品小官一路直升为同平章事,然后到开封府尹,最后受封晋王。】

【在五代时期开封府尹加亲王,已经算是确定了储君位置了,而此时22岁的皇子赵德昭却仍然没有封王。】

【但从赵匡胤最后一两年的活动来看,他是有打算要把赵光义替换掉的,换成自己儿子的。他不但安排赵德芳、赵德昭参加一些重大场合的政治活动,拉近和三弟的关系。还试图通过迁都洛阳来打探晋王底细,很显然已经有换储的想法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赵匡胤一朝暴毙,赵光义就顺理成章的继位了。别管赵匡胤是怎么死的,突发疾病死的还是被谋害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赵光义的继位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而根据“金匮之盟”,又延伸出两种说法,即所谓的“独传约”和“三传约”。独传约就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而三传约则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最后还是要回到太祖赵匡胤这一脉的。】

【而这份盟约的主要参与者一共有三个人:杜太后、赵匡胤、赵普。其中杜太后和赵匡胤是誓约的订立方,而赵普则是监督者。而当杜太后、赵匡胤先后故去后,知道此事全貌的只有赵普了。】

【然而作为“公证人”的赵普,与预备接班的赵光义之间却矛盾不断。赵光义后来回忆此事曾说“若赵普在中书,朕亦不得此位”,并对赵普说“朕几欲诛卿”。由此可知,赵匡胤在位时赵普对于传位赵光义是有过反对意见的。】

【赵普因此被罢相,扫清了阻挡赵光义上位的最大阻力。然而曾经势同水火的两人,却又再度因为“金匮之盟”而冰释前嫌。】

【究其根本,无非就是赵光义肯定想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或者侄子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