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吴炳新之后也从没有放下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慧,吴炳新不到20岁就成为了镇公社的会计。

1958年,我国兴起‘大炼钢铁热潮’,没多久吴炳新也被调到了包头,支援包钢建设。

之后的日子里,吴炳新选择留在了包头,继续在集团里当了一名会计。

因为聪明能干,吴炳新很快就晋升为了会计主管,后来又被提拔为销售科科长。

就这样,吴炳新在包钢一干就是20年,而就是这20年销售科长的经历,为他后来成就三株帝国埋下了伏笔。

1982年,国内兴起了一波‘下海经商’潮,当时44岁的吴炳新早就厌烦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果断选择了离开包钢。

吴炳新靠着聪明的头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初他通过倒卖蔬菜,挣了一点小钱,后来又靠挣的钱收购了一家糕点厂。

1989年,吴炳新的儿子吴思伟刚刚大学毕业,吴炳新带着他来到了安徽省考察市场。

在考察中这父子俩儿偶然间了解了保健品行业的一片利好,销售行业出身的吴炳新和儿子嗅到了一丝商机,认为这一行一定大有作为。

而此时,上海一家企业和上海交大联合研发出来的口服液“昂立一号”刚刚问世,正在四处寻找代理商。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吴炳新父子俩当即决定成立了‘淮南大陆拓销公司’,通过之前几十年的销售经验,他们父子俩成功拿到了‘昂立一号’的全国经销权。

正可谓时势造英雄,父子俩赶上了保健品行业的爆发红利,仅仅一年的时间,吴炳新就依靠‘昂立一号’挣到了一个亿!

见保健品如此暴利,吴炳新父子二人其实早就有了单干的想法。说做就做,第二年,吴炳新继续让儿子吴思伟南下拓销‘昂立一号’,而自己北上来到了山东济南成立了三株制药厂。

1994年,已经56岁的吴炳新推出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巅峰之作‘三株口服液’。

至于之后的事,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吴老总操盘的‘三株口服液’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他儿子吴思伟操盘的‘昂立一号’,在‘三株口服液’等竞品的挤压下销量逐步下滑,小吴总于95年初将‘昂立一号’的经销权转出,回到三株公司。

吴老总为了培养接班人,将吴思伟推到董事长位置,他自己则做了三株集团的总裁。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吴老总还是总裁、董事长一单挑呢!”

但我们大家都清楚,在三株公司内真正说了算的还是老吴头。

接着刚才的话题,我们几个又分析了三株口服液真正爆火的原因。

自然离不开那不断在市场上摸索总结出来的三大宣传法宝:报纸(宣传单)、广告专题片、义诊活动。

这三大法宝又被我们称之为“陆、海、空”立体轰炸式宣传。

其中“空”自然是指在电视台上投放的加长版广告专题片,而“海”则是指挨家挨户投放的海量宣传单,“陆”则是指在各地开展的义诊活动。

这时老白又开口了:“其实这三大法宝只是表象,最核心的是三株口服液的宣传定位,我们不是把它当做保健品宣传,而是把它当做了药品宣传。”

是啊,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那些“巨人脑黄金”、“延生护宝液”、“昂立一号”、“红桃K”都是按普通保健品的思路进行宣传,而只有我们一开始就把本是“健字号”的“三株口服液”当作药品来宣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