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田主吴英,王徽:“这是五十两银子,借用你家麦田。”

吴英看到泰兴王朱寿镛一众人,回道:“鲁藩移民才让俺有了足够的田地,过上好日子,这些银子不能要。”

“拿着,这些是实验费,弄不好把你家的麦田给毁了,影响你家收成。”

“泰兴王为兖州府做了许多善事,俺要是拿了会被乡亲们戳脊梁骨。要不这样吧,实验成功,把俺家的麦田给割完就行。”

看到吴英比较坚决,大家只能默认吴英要求。

割麦机进地前,王徽派人把靠地埂子边的麦子割开五尺宽的通道,以便马拉收割机行走,割麦机用三匹马拉,一个人牵马,一个人坐在收割机上操作,两名壮汉跟在后面,叉起麦捆装车,拉到吴家村村头,在吴英家的麦场上堆成麦垛。

马拉收割机割幅三尺宽,割下的麦子在割台上集聚满后通过传输带传送到另一端自动打捆,马拉收割机每行走两米就能割一捆,整齐的堆放在麦茬地上。

由于第一天操作生疏,加上小毛病不断,仅割了20亩田地。第二天早早起来,用了半天把剩下30亩割完。吴英十分吃惊,这50亩麦田割完花了一天半,往年需要5个壮劳力割十天。

朱寿镛和朱以潢戴着草帽亦跟着收割机装麦子,体验了一把农活的艰辛。看到村庄的农夫们顶着烈日割麦,指挥牲口拉石滚子,转圈碾压麦穗,有的农夫趁着微风扬起麦子,吹走麦糠,干的热火朝天,一幅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的场景。

朱以潢微微一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局面将会改变。

王徽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各位,马拉收割机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如果再改进一下,割幅提高到四尺甚至五尺宽,效率还会增加,但马匹亦需要增加,大明每户农民田亩有限,适合小型收割机,这款基本上就是最佳。”

大匠许天补充道:“一户购买此物不太合适,田亩有限,多户合买才行。”获一致认可。

吴英和附近的村民,还有兖州府的官员们,围着收割机研究半天,这玩意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

村民老朱瞅来瞅去,没看出门道:“老吴,你说这玩意到底是怎么个原理,咔咔咔的就把你家麦子收割完了。”

“看起来不难,具体俺也没明白,倒是听说泰兴研究中心王院长,带领一千人研究一年多。”

“这家伙干一天得顶三十个人,要是能直接出麦子就神了。”

“老朱,你还别说,王院长的团队正在研究,直接出麦子的马拉收割机。”

老朱听后,眼珠子瞪得老大,自己只不过随口一说,还真有啊。

等收割机定型,泰兴农机作坊成立,招募五千人,开足马力生产简易收割机。朱以潢知道造出联合收割机,就会淘汰简易收割机,但简易收割机还是存在一百多年,说明其存在是有市场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