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贺卫国一边给厂里拨发更多的研发经费,一边迅速让人寻找合适的场地来建立腾飞电器专卖商场。

不久之后,打探消息的人就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是省城某机关有一个大礼堂,这大礼堂因为许久未用,早已经吃灰许久了。

据说还是六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地方大,很适合当作专卖商场,最重要的是这礼堂与街道只有一道围墙。

贺卫国听到消息之后,还特意跑去现场看了一下,果然如对方所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地方。

只是当他找某单位负责的领导谈租用时,对方却跟他打起了太极,他既没有说不可以租,也没说可以租,这让贺卫国十分郁闷。

好在最后有长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这才把场地租用之事给办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年内,厂里陆续推出了好几款低端洗衣机,都获得了大卖。

一晃又是好几年,此时已经是1987年了。

贺卫国此时的身价已经超过八千万了。

虽然只是身家,但已经算是国内“首富”了。

虽然“首富”这个称呼还不流行,但是他名下已经有十几个电子厂了。

再加上其他涉足的行业,如今的他已经开始趁着北方那个大国轰然倒塌之际,准备进军北方国际市场。

尤其是那些加盟国,可是有不少好东西,尤其是各种重工业设备,虽然比起欧美各国是落后了点,但相比国内,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设备。

所以,他准备趁此时机,尽快从那些加盟国换取一些设备。

一方面是建立自己的“重工业设备”商业帝国,一方面也是想获得更多的利润,毕竟一转手,那都是钱不是。

…………

不得不说,贺卫国的这个想法极其正确。

在往后的两年内,他名下的电子厂所生产的低端洗衣机与电冰箱、电烤箱等产品以十分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北方某大国与其加盟国的市场。

短短两年,就让他赚取了数亿卢布。

之后,他又以这些卢布换取了不少重工业设备回国。

到了1990年,此时他名下已经有十三个电子厂,一个综合性的电子研发中心,还有三个大型中机械设备厂,真正民营“机械厂”领头羊,成为了“机械大王”。

好吧!对于这个报纸上的称谓,贺卫国却是有些哭笑不得。

此时的他也已经快四十岁了。

人到中年他的精力也大不如从前。

所以,他开始逐步把手上的事情转交给厂里的各厂厂长。

至于各厂之上的集团公司,他也安排了总经理统一管理。

至于他自己,依旧担任腾飞集团董事长。-资本腾飞: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贺卫国抓住政策机遇,带领腾飞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两年后纽交所上市敲钟,标志

时间一晃来到了1992年春天。

此时的特区罗湖口岸的春风裹挟着咸湿的海水气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