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来自河北邢台的义和团大头领,对李家在邢台附近的定兴县建立的一支全部装备洋枪,并且采用西法训练的团练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听闻李家的团练战斗力十分强大,于是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希望能够从李家的渠道购买到洋枪,以提高义和团的战斗力,减少在攻打教堂时的伤亡。
当时,北方地区的教案卷宗堆积如山,每一个地区的教案都无一例外是教徒借着教众的身份胡作非为。这些教徒大多数是一些流氓无产者,他们入教的目的就是想要依靠洋人的庇护,为非作歹。相比之下,明朝时期的教众则是由利玛窦发展起来的,其中包括徐光启等朝廷官员,他们的自身操守是绝无问题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义和团大头领带领着手下的兄弟,踏上了前往定兴县的道路。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希望能够见识到这支团练的庐山真面目,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洋枪,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杀洋鬼子。
说明来意,李连胜也明白了,原来义和团并不排斥洋枪洋炮,并且将洋枪洋炮视为力量的来源。这和自己想的有一些不一样。不过义和团也不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单位,估计不用洋枪的义和团也是有的吧。
阎书勤,赵三多这一次带来了五百两黄金,都是打教堂之后得到的,想借此买一些洋枪和子弹——其实阎书勤和赵三多的队伍,是有一些洋枪的,毕竟打了那么多教堂,总能缴获一些洋枪,可是义和团没有后续补充子弹的渠道,弹药匮乏。
义和团打教堂得到的银子和其他财物,要给战死受伤立功的义和团的团员们发抚恤、发奖励,也是让义和团的团员和团员的家人们活下去,黄金一般不在市面流通,拿去金店换银元的话,兑换比例有些吃亏。而且黄金好携带,因此也就存留下来。
说明来此的原委,李连胜问:“不知二位的手下有多少人,需要多少枪支?”
阎书勤说道:“我们手下有五千余人,其中随时能拉出去打仗的骨干一半左右,能有三千人吧。”
李连胜:“我大致明白了,正好我手上有一批军火,明天我们在县城东南十五里的黄金台见面。当面交易军火。”
赵三多:“现在就有军火吗?”
李连胜:“二位头领可能不懂,正常严密的军事组织,在和平时期要配备几倍于现在武装人员的军火,以便于在战争时期能迅速扩军。而且,战斗中枪支也是有损坏的,有些备用,也不稀奇。”
听到这里,阎书勤、赵三多才有点明白,以前的义和团组织还是太随意了。
既然李家已经收了黄金,并且定好第二天黄金台见面,那就等吧,也就一晚而已。
第二天一早,李连胜带着团练五个中队共计三百人和五辆全钢轴承的马车来到黄金台。
阎书勤和赵三多带来的义和团六百多人的骨干分子,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到三百人每一个动作都一模一样,全部整齐划一,如同三百人如一人一般,义和团众骨干都是大惊失色。
义和团打洋人的教堂,都是靠着血勇之气硬打硬拼,这等指挥部下如臂使指的手段,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既然走路都能整齐划一,三百人同时抬脚同时落脚,那打枪的时候,只怕也是能做到一声令下一起开枪吧。如臂使指,这句话大家以前在书上听过,眼下是真的见识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