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秦惠文王进谏道,何不趁着秦魏暂时交好之际,去进攻别的国家?

而秦惠文王见公孙衍刚刚打了胜仗,并且帮助自己收复了河西。

对其十分信任。

差点就着了公孙衍的道。

而就在这时,一个叫张仪的魏国人,突然游说到秦国。

得知此事后。

他立马找了秦惠文王,并对他说道“如今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

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

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那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

这番话。

听得嬴驷是如梦初醒。

他立马起用张仪为客卿。

而后来。

直到相邦樛游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在对公孙衍和张仪不同的路线进行权衡后。

最终还是决定采取张仪的想法,任命张仪成为新一任相邦。

而公孙衍则是对秦惠文王的选择大失所望,加之张仪在朝堂对他的排挤,他不得已离开秦国,投奔魏国。

............................................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

这个突然出现的张仪是谁呢?

他本是魏国安邑人,曾和洛阳人苏秦共同拜师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纵横之法。

而据苏晨对历史的记载。

若要说起张仪。

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叫苏秦的家伙。

他毫无疑问是战国中期,摆在秦国面前最大的反派boss!

曾凭借着一己之力,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让秦国十五年不敢踏出函谷关。

而就是苏秦这样一位可怕的狠人。

也曾在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法的时候,默然感叹道,他之才学,不如张仪!

而张仪。

就是这样一位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起初。

张仪是不准备帮助秦国的。

最开始是苏秦在游说六国诸侯,执行合纵之策的时候,因为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

因此。

他必须要找到一位能出使秦国,能够让他的计策得以施展的助手。

而他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人。

便是张仪。

于是他悄悄派人去劝说张仪来投奔自己。

而张仪也听取了苏秦的建议,来到了赵国会见苏秦!

然而。

张仪没想到的是,苏秦居然对自己不理不睬,而且招待自己的时候,准备的吃食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

这不明摆着就是看不起自己嘛?

更过分的是苏秦竟然还当面羞辱张仪,说你那么有才能,竟把自己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根本不值得收留!

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这可把张仪给气坏了,他思来想去,觉得各国诸侯之间,也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

于是愤而离赵,前往秦国。

在《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中,是这样记载的。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然而张仪没想到的是。

当他离开赵国后,竟然是苏秦派人暗中资助他来到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了秦惠文王。

这才有机会向嬴驷表明自己的来意,抒发心中理想,为其出谋划策!

才会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客卿!

而这时,之前苏秦派来帮助张仪的人才告诉他。

当初在赵国,苏秦其实是故意激怒张仪的,目的是为了他能够在秦国有更好的发展。

这件事让张仪十分感动,并且表态,只要苏秦在赵国当权,他就不敢奢望自己能攻打赵国!

而张仪加入秦国后。

嬴驷便派遣他和公子华围攻魏国的蒲阳,攻打并且占领了蒲阳。

然而。

张仪却站出来献计道,不如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

而他的目的则是为了劝说魏惠王:“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

魏惠王面子过不去,因此就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文王。

这就是张仪后来推行的“连横”战略。

而经此事后。

秦惠文王就决定任命张仪为相,高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而没想到的是。

时隔一年。

这特么魏惠王又反水了,为了对抗秦国,他与韩宣惠王互尊为王。

秦惠文王想敲打敲打魏国,便派遣张仪带兵讨伐了魏国的陕地,并且把里面的魏人全部赶走,交还给了魏国。

并且派遣张仪修筑了郡要塞!

为次年的称王做起了准备!

秦惠文王十四年!

也就是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正式称王!

更年号为,秦惠文王元年!

而接下来将要开启的。

就是名为【合纵连横】,纵横家们尽情闪耀的大时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