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的本能驱使他们四散奔逃,但在那狭窄的空间里,逃跑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死亡陷阱。
鬼子的慌乱与踩踏,让这场逃亡变成了一场更为残酷的屠杀。有的鬼子在逃跑过程中遇到同伴阻路,马上不假思索地用刺刀热情招呼。
更为严重的是,尽管鬼子军官们在大声叫嚷,但却没有鬼子听它们指挥,都在到处躲藏着空中的飞鸡以及同伴的威胁。
我军两个旅见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如此适合炮火打击,马上用107火箭炮来了一个齐射。
混乱中的鬼子顿时死伤惨重,立即丢下剩余不多的重武器,后撤了10公里。
在鬼子聊城军团遭遇挫败并被迫撤退之后,它们迅速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我军拥有“飞鸡”的消息,传递给了性情暴躁的山屯宁次。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本就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山屯宁次怒不可遏,它愤怒之下又砸碎了两张无辜的桌子,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懑。
然而,短暂的愤怒过后,山屯宁次迅速恢复了冷静。
它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下一步行动。
一方面,它紧急命令独立混成第1旅团下属的各大队,立即放下手头的一切,徒步寻找旅团部,以便迅速组织后撤,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同时,它命令聊城军团重整旗鼓,利用轻武器对“飞鸡”进行反击,尽管这种反击可能效果有限,但至少要展现出不甘示弱的态度。
另一方面,山屯宁次深知单凭轻武器难以对抗“飞鸡”,于是它又迅速下令紧急调运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等对空武器。
这些武器在以往我军长期缺乏低空低速飞机的威胁下并不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这些武器一减再减。
但面对飞行高度仅在数百米到一两千米之间的“飞鸡”,它们或许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然而,就在独立混成第1旅团到处找旅团长时,同样迎来了更加猛烈的空中打击——使用迫击炮弹的无人轰炸机,正是鬼子们口中的“飞鸡”。
在夜间,尽管我军无人机能够依靠夜视系统能够勉强识别出人的存在,但却无法分辨敌我。
而到了白天,这种不便荡然无存,无人轰炸机的打击变得更加精准而致命。
那些原本在夜间还能勉强组织起抵抗的鬼子,此时已经彻底崩溃,它们不顾一切地向西方奔逃,试图逃离这片死亡的陷阱。
整个战场在“飞鸡”的轰鸣声中变得一片狼藉,鬼子的防线被彻底撕裂,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而我军则凭借着先进的空中力量,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为接下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军大部队经过连番激战,加之鬼子迅速溃散,我军兵力被分散,已无力追击。
但胜利的渴望如同烈火般在每位战士胸中燃烧。
于是,一支由六百名精挑细选的勇士组成的精锐机械化部队应运而生,他们如同猎豹般灵活而致命,紧紧尾随在溃败如潮的鬼子身后,不断收割着那些试图在混乱中寻得一线生机的落单之敌。
谈及我军的整体布局,铁流野战军无疑是一支令人瞩目的力量。
它源自独立旅的第三、四团,经过重组与升级,已从昔日的团级建制跃升为纵队建制,营级单位亦随之晋升为旅级。
然而,名称的变更并未带来兵力的大幅增长,现实是残酷的,即便是升级后的步兵旅,其兵力也不过千余人。
面对这一困境,李云龙深知兵力分散乃兵家大忌,果断下令停止追击,确保每一份力量都能用在刀刃上。
而鬼子聊城军团,得知独立混成第1旅团后撤,我军已停止追击后,一方面上报山屯宁次;另一方面也退回了原阵地,紧急布置防空和防炮。
此役,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创鬼子,歼敌两万有余,缴获的物资更是堆积如山,极大地削弱了鬼子的战争潜力。
这场胜利,不仅是对我军英勇无畏精神的最好证明,更是对鬼子高压统治的一次沉重打击。
它如同一记响亮的重锤,宣告着鬼子嚣张气焰的终结。随之,聊城一带的群众基础,因此获得一定改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