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七?”

朱棣闻言,眉眼迅速耷拉下来。

老十七就是宁王朱权。

当年靖难起兵之时,这小子就蛇鼠两端,期期艾艾的不肯借兵。

要不是老子使了点计策,顺带着忽悠了他几句,这老小子没准还得倒戈到朱允炆那铁脑壳那边去。

事实证明,宁王朱权虽然不是那么太乐意,但他这一次的押宝还是押对了。

最后上台坐庄的那个人,是自己押宝的四哥,而不是那个憨憨大侄子。

但他却没想到,这个四哥也不是啥好人,穿上裤子就不认人。

当年那句‘与弟共天下’犹在耳边,但如今吃干抹净,就翻脸不认人。

不止共天下没有了,自己的封地也没有了。

去年的时候,朱棣就找了个借口把他骗回京城,然后直接把封地改到了南昌。

就连他手下的三卫,也被朱棣扣在辽东,随便从内地划拉了一支卫所,凑合凑合就让他换地就藩去了。

要不是南昌的宁王府,朱棣确实还算用心给他营造了,他当时就想翻脸。

嗯,这话也就敢在心里想想,就算朱棣让他住县衙,真翻脸他也是不敢的。

但也正是因此,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算是种下了。

不过更显然的是,朱棣这一次令各地藩王进京,用心可未必良善,甚至有那么亿点点的险恶。

不进京见你,是朱权最后的倔强与抵抗,虽然他也知道没啥鸟用。

但老子就是不去见你,有本事你派人来,再把老子迁到琼州去?

对于老十七最后的倔强,朱棣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其他藩王呢?”

“除了在京未就藩的那几个皇叔,其余大部都到了,岷王叔因云南路途较远,尚需几日才能到,但贺表已经到京。”

“知道了。”

这个岷王朱楩也是个倒霉蛋。

朱元璋虽然是老农民出身,但他后宫的妃子以及所出的儿子,却也挺看重出身。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

若是他能早生几年,就会在洪武爷的‘初代目培训计划’中,倒也会受到一些重视。

只可惜初代目的那几个皇子分封之后,可能是儿子太多不稀罕了,老朱对后来出生几个儿子,就没那么重视。

你看他的名字,朱楩(pian,二声)。

虽然懂得都知道怎么读,但碰上那半吊子呢?

在自古有字不识,读字读一半的传统下,朱楩变猪鞭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也导致,朱楩是老朱儿子中,唯一用器官起名,来代表传宗接代美好愿望的名字...

朱楩的生母周妃,是个朝鲜人。

老朱童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之初,朝鲜还叫做高丽。

当时的高丽早被全面胡化,剃发易服,梳着俩小辫,以穿胡服为荣。

不止是穿着打扮,他们的内心也早被奴化。

哪怕大明将元朝打到漠北,建立北元,他们也心心念念不忘故主。

不过这个时候,棒子的老祖先就已经展现出他们强悍的‘外交能力’。

一方面给大明上贡,哭着喊着要给大明当儿子;

一方面在私下,却从没断了和北元的联络。

他们表示大明不过是我干爹,您才是我亲爹,没看该给您的好处,咱也一点没少过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