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过去了,长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乎全村村民生计的苹果作坊,在两年前的秋天,也就是村民们种下第一茬苹果树的第二年秋天,全村苹果迎来丰收之际,顺利修建完成了。
村里人还没来得及庆祝丰收和竣工的双喜临门,就投入了紧锣密鼓的苹果加工,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婴儿,其余村民都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这场加工的盛宴。
一天时间,甜滋滋的苹果酱在加工坊的大铁锅里就可以熬出,然后放凉入罐。五天时间,三蒸三晒的酸甜软糯的苹果脯也可以入袋了。再然后,经过三个月发酵的苹果醋和苹果酒也陆续从阴凉的地窖里起了出来……
一开始进入长流村进货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以为长流村的苹果多得都要扔掉了,结果一进来,在村长的极力推荐下,带走了是方便携带且保质期较长的苹果脯,从而打开了长流村苹果加工产品的销路。
紧接着,镇上卖吃食的铺子以及和辣椒加工坊合作的部分商家闻风而动,不需要村长求爷爷告奶奶,刚刚加工出来的苹果脯和苹果酱就销售一空了。而接下来,苹果醋和苹果酒的热卖也水到渠成了。
这一年年尾,赶在过春节前,村长李义善发了苹果加工坊的第一笔分成,最少的一户都有十两,最高的一户拿到了八十两。公布这个数据的时候,在场村民无一不倒吸了一口凉气,反应过来后,就是明年要种多一点苹果树,做出更多的加工品。
于是,开春后,王丽雍扦插实验出来的苹果苗一口气被村民买光了,让胡二几个直呼王丽雍有先见之明。
接下来的时间里,长流牌苹果酱,长流牌苹果酒,长流牌苹果脯……各种商品吸引了许多大小商贩慕名而来,追着村长李义善要独家代理权或者挪更多的产品份额,逼得村长又扩建了一次苹果作坊。后面,因为村里劳动力有限,农忙时节,村里许多人家都雇上了短工,然后自己转头去加工坊忙活。
如今,长流村从前的荒山,有一半以上都种上了苹果树,因为苹果之村的名头逐渐传开,每到苹果花开或苹果丰收的时间节点,就会有一大批人慕名过来观赏,村里的旅游行业略见雏形,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业态。
郑大婶家在王丽容的提示下,在苹果丰收时开放一小块果林,让前来游玩的人自助摘苹果,然后再按市价卖给他们。这种做法一度吸引了许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小姐夫人们过来尝试。
好几个村民有样学样,也开放了自己的果林,甚至还有特意圈了地种菜种瓜的,也是同样的论斤卖的做法。虽然不像苹果林那般受欢迎,但是也有一些想要尝试“归园田居”的受众。
村里坐落在大道旁的村屋,陆续摆起了摊子。有卖自家编织的手工艺品的,也有卖茶水糕点的,手艺好的妇人开起了饭馆,家中有余房的将屋子收拾出来,办起了民宿。去年秋天,一个旅游旺季挣的钱就顶得上他们种地几年的收入。
除了摆摊子,还有搞运输的。李大娃听了王丽雍的建议,将家底都掏了出来,弄了一辆带车厢的骡车,两辆头顶带帐篷的骡车,固定时间穿梭在村里与县城往返的路上,不仅方便了来往的游客,也方便了随着收入增加而购买欲膨胀的村里人。
长流村每一户的收入水平,都节节攀高,长流村的适婚男女,也成了周边人家的香饽饽,不夸张得说,连村里的几个鳏夫和寡妇都有人抢着嫁娶。其中,第二受欢迎的门户当属于王展年一家。
王展年靠着前两年生猪价格飞涨,狠狠赚了一笔,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还顺带着拉拔了一下自己的三弟王展时。
王展时杂货铺子的生意被对面新开的铺子挤没了,他心灰意冷之余将铺子转租了出去,然后带着儿子王鸿文回了村里。王展年直接拨了两间屋子给他们父子俩住,之后见三弟一直颓废着,没啥正经营生,刚好自己一个人经营猪场也有些力不从心,便主动开口让他投钱进来,分了两成股份给他。外人听说了,都赞他一声仁义。
长子王鸿学如大家期望那样,顺利成为了一名举人,在王展年的支持下,进京求学,冲击后年的春闱。王鸿识也进了京城,被温老太医收为关门弟子,继续潜心苦学医术,未来就算不能进宫当太医,自己开个医馆也是绰绰有余的。
崔小翠在大儿子成为举人后,曾经来过一次长流村,王展年在人前明确表达了不会复婚,崔小翠当着众人的面绝望爆哭,也正因为如此,算上王展年一共父子三人,都成了外人看好的成亲对象,王展年家门的门槛几乎要被媒婆踩烂了,但是依旧没有成一桩亲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