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舟发现山顶上起了一团雾,而且这团雾很奇怪,有些发红发亮,就觉得可能和天上的月晕有关,但也没多想。
两人找了一圈没找到,又继续往山上走,结果山林间突然就起了大雾,四周能看见的范围越来越小。只能按照印象中的方位,接着往前走。
好不容易才找到圆一说的那处位置,装上了几件明器,忽然听到山顶方向一阵乱哄哄的声音,像是一大群人出行,甚至还看到了很多身影有男有女,从前面的迷雾走过,顾春来父子俩这时候就觉着不对劲儿了。怎么看怎么觉着是大晚上闹了妖,于是又赶紧扭头儿回去。
两人沿着山路一路向下,但是由于山路险峻,行的很慢,脚下便是万丈深渊,一个不慎就有坠崖的风险。
对于险峻的山路,顾一舟没有经验,再加上背着干柴和草药。走起路来也总是冒冒失失的,顾春来时不时的,就在后面来上一个大比兜,提醒他注意脚下的山路和石头。只要他落脚不稳,顾春来也毫不手软,直接就是一个大耳帖子,嘴上还总是骂骂咧咧。
顾一舟倒是没什么怨言,相比于一不小心就能开席的山路,挨上俩比兜,总比这辈子吃不上四个菜要强的多。
父子俩背着重物,小心翼翼地沿着山路往下走。然而,夜色越来越深,山路变得更加险峻,父子俩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在这条路上混饭吃的采药人,过硬的攀爬经验和八字缺一不可,每次能活着回家,都已是祖上积德。虽说这营生危险,但若非是穷途末路,谁也不会拿命来赌明天和意外。
两个人还必须时刻注意脚下的碎石、植物尖刺,以及随时偷袭钻出的野隼,每一步都必须踩实,一路上顾春来告诉儿子不用慌,半路遇见东西都是常事儿,然后夸夸其谈,说着自己以前遇到过的,更邪乎的事情。
好在两人最终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安全宽敞的山路,但见山雾迷蒙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只能继续顺着山路下行,大概走了一刻钟的时间,雾气才稀疏了不少,起码能看见了回家的路,两人正说着话。顾一舟突然停下,然后一把拉住顾春来问“爹,你这是要干嘛?”
顾春来被顾一舟的举动搞得纳闷儿,就说“什么干嘛,回家去啊?”
顾春来说着,又要往前迈步,可又被顾一舟一把拉住说“不是啊爹,那你也不能跳崖啊。”
顾春来愣了一下,脚下分明就是一条宽敞的山道,怎么会是崖呢?他当场就起了疑心,于是问自己儿子“你再看看我前面有没有路?”
顾一舟特别肯定的说哪儿有路啊,前面就是悬崖。
顾春来大惊失色,急忙揉了揉眼睛,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无论他怎么看,前方都是一条宽敞的山道,根本看不到石崖的踪影。
这时,顾一舟开口道:“不会错的,我看过圆一道长给的那本书,上面有一道开眼的法门。就是用柳叶汁擦眼皮,说是走夜路能看见正常东西。”
顾春来一听就说“行,那现在你指路,你说咋走就咋走。”说罢,就让顾一舟走在前面,自己则紧随其后。
不多时就看到前方的路出现一道百丈断崖,眼看两人就要掉下去,顾春来一把拉住儿子说别走了,再走就他妈掉下去了。
顾一舟捡起石头往前一扔,见石头在半空中弹起,就回头说“爹你看错了,前面就是正常的一条路。”
顾春来一看也没多言语,一咬牙就跟在儿子身后一直往前走。一脚踏在空处之时,脚下的路也显现了出来。
二人继续往前行进一阵儿,见前方又现出一块巨石,拦住了去路。眼看着就要撞上,顾春来眼一闭就跟着儿子径直穿过,然后睁开眼再回头一看,哪里还有什么堵路的巨石。
就这样,两人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家。这时,顾春来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圆一道人曾说过,这山中有蜃,也就是传说鬼遮眼的一种。
若是人遇到了这东西,就千万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你所看到的任何一幕,都未必是事实。
即使是两人结伴而行,互相看到的都未必是对方,指不定是是什么山林野物幻化而成的。
而且冬季里走夜路的人,若是遇到有人烤火,也最好远离,因为险少人会大半夜在荒郊野外点燃明火,所以烤火的人未必是人。那火也未必是阳间的火,活人虽然能感觉到火的温度,却依旧会被冻死在野外。
用科学的方式来讲,蜃景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一般出现在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这些地方的空气湿度、温度和密度等因素变化较大,容易导致大气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形成蜃。
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大气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虚像。当光线从一个物体反射出来,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的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全反射,从而形成一个虚像。
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也解释不通。因为折射最基本的是要有原型物体的,包括建筑物、山体或是船只,但是蜃这个虚像看起来像是真实的物体,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很多情况都与折射无关。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说是海市蜃楼里出现的都是古代建筑,那是另一个时空的投影。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有人就曾经在海市蜃楼里看到了古代的亭台楼阁,而且这些建筑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
古时候,蜃被也认为是仙境或是某种神秘的幻象,经常有各种传说。
当然,蜃景一般发生在白天,由日光折射形成,但是月光折射也会形成夜蜃。像顾春来父子遇到的,可能就是蜃景,看到了某种幻象。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