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山没说话,是因为他确实大脑宕机了。
他没想到昌平公主会突然提出这个问题。
昌平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赵家现在家大业大,是时候进行财产分割和权力交接了。
作为他的妻子,她的做法没错。
只是自己从来没觉得家里的钱多到应该进行分割,又觉得赵来福还年轻,还能做好多年郡侯,所以从没朝这个方向想过。
虽然他和昌平成亲有一段时间了,但赵家具体有多少钱还是清楚的。
当初为了再迎娶公主时能好看气派一些,家里不仅从皇帝那借了钱,还从亲朋好友(主要是李球和魏大钦几人)那借了不少,是真的在打肿脸充胖子。
算下来一共有九万多两。
皇帝的五万两不需要还,只要自己兢兢业业在工部干活出点子就算还钱了。
可李球他们那四万多两是需要还的。
家里一共几项产出:密水的税收、京城的庄子和铺子。
周彻下旨将密水税收作为赵家食邑时正好刚收完这一年的税,等下次再收还要等半年多。
至于庄子就更别想了,老庄子已经被周彻收回去了,里面的产出也都归了皇家。
新庄子接手时今年的粮食都种下去了,都种的麦子,也没法全都拔了重新种植,便只能搁置等着收割,照这个趋势,今年也没什么收入可言。
家里唯一挣钱的便是铺子了,自从周彻和孙英儿去过之后铺子每天都人满为患,大哥大嫂根本忙不过来,每日里光利润就二三百两,这在京城地界也算是十分挣钱的行当了。
可这点钱也完全不值得惦记,因为这些钱除了一部分留作本金维持铺子运转,剩余的全都被赵大壮拿去还债了。
昌平只知道自家是底层的农民出身,根本不知道赵家的家底到底有多空。
现在分割家产,不是分钱,而是分债务。
不过既然昌平自己提了,也是时候把话和她说清楚了。
赵小山斟酌了一下用词,将家里的财务情况一点点说了出来。
昌平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她知道赵家穷,却没想到竟然穷到了这种程度。
借钱娶媳妇儿这种事竟然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桥段不都是发生在底层人身上么?
搞到现在才知道,赵家不仅没钱,还背了一屁股的债?!
那还分什么家了!分债么?!
昌平捏紧了拳头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怕自己当着驸马的面抓狂尖叫。
赵小山看着她隐忍也觉得不好意思起来,柔声道:
“我娘本来还指望着咱俩成亲时收点礼份子好还债,可是婚礼是在公主府举行的,礼账也设在这了,这钱自然就一文都没捞到,外债就一直欠着没还完。
不过大哥说了,这几个月他已经将魏大钦程述鑫他们的都还上了,就差李球那份了,再给他几个月时间,这个窟窿就能都堵上了。”
昌平公主问道:“你刚才不是还说大哥要买铺子么?他没钱用什么买?”
赵小山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买铺子的钱倒是不愁,我爹临走时特意叮嘱过,说我家能有今天全赖陛下,这新铺子我爹决定让陛下入股,陛下六成股,李球一成,我们家三成,这样的话我们花不了几个钱的。”
自从黄家覆灭后,户部就收缴了不少房产铺子,这些铺子有不少都进了周彻的手里,随便拿出来一处给赵家做生意都够了。
可赵来福和赵大壮决定宁可花钱在外面买也不拿陛下的铺子。
若用了陛下的铺子,那性质可就不同了,所以他们宁可让陛下出钱入股。
赵家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是天下之君,富拥四海,就算再穷也不差他们家那三瓜俩枣的,陛下入股纯粹就是给赵家站台,支持他们的生意,
既如此,他们就不能得了好处还卖乖,白占人家的便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