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的省行工作会议上,梓涵所在的支行依然风光无限,绩效考核排名前三。

能够在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一年取得如此的好成绩确实不易,对此,梓涵感触最深了。

过去的一年,他好像坐过山车:他似乎从充满了希望的开端,从事业的巅峰一下子就落入了人生的“低谷”。

梁副行长的突然自杀,外派纽约工作希望的破灭。紧接着,中纪委找他调查赞助费的事情,之后他又经历了几个月的配合省纪委调查,期间甚至被关了两天……这些事情都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些对于他内心触动之大,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

在省纪委调查阶段,他的情绪曾经一度陷入了极端的负面,当时,他因为担心自己说不清楚,担心自己为了华都银行的工作“顶了雷”,他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弄不好会锒铛入狱,他感觉自己可能从此以后就身败名裂了。

他曾经这样想过:如果自己解释不清楚,或者省纪委坚持认定这就是行贿,与其身败名裂,还不如像梁行长那样一死了之,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梓涵和老谭说过这个想法,他听后立刻批评梓涵太幼稚、没有一点定力:你想过没有?假如你这样一死了之,值得吗?假如结果像你想的那样,是个最坏的结果,假定华都银行没有人帮你,人家一定要抓你,能怎么样?不干这个支行行长又能怎么样?你有律师资格,自己就不能创业了?路多着呢!

梓涵考虑问题比较悲观,凡事总喜欢往最坏的方向想,甚至臆想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这的确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经历了这种事情,尤其是华都银行的领导在这件事情上对梓涵漠然的、公事公办的态度,他不由得想到:自己一定要有退路,我要外派,不能在这种环境里混吃等死。

还有就是孩子上学的事情,虽然他被黄副校长戏弄了一番,但这事情也算是翻篇儿了。可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责怪他人的不对,最终还是他自己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不懂得如何选择补习班,不懂得如何参加五大名校的入学考试。

他的孩子自从上了中学以后,表现出来十分明显的焦虑。他也感觉所有同龄的孩子都在“卷”,孩子们要利用周末或者晚上时间,去上各类补习班,而且还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早就结束,似乎这样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这个年代孩子们的标配。

他到支行工作以后,就更没有为了孩子的学习能够付出的时间,眼看着孩子们即将进入第一个人生大考——中考,作为家长,恐怕要早点做准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