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单以预告片的画面镜头呈现的特效,就那几分钟的镜头,可能他的团队委托的一些特效公司,少说三个月起步,做成整部电影的时长,特效制作上用两三年的时间去打磨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在正式看到电影内容之前,卡梅陇心里尚有三分存疑。
时间如此之短的情况下,能不能保证全片高质量的特效水准?
费了些时间,终于踏入了电影院,此时已经很晚了,但对于夜生活丰富的灯塔国而言,这个时间段也算不上什么。
作为头一批进入影院的观众,卡梅陇拥有特殊的VIP卡座,所以不需要挤进那个小小的区域里,能来这座影院看电影的,也不是什么一般家庭。
在卡梅陇从VIP室的单向透视玻璃种,看到这底下坐满了观众,这帮有点闲钱的人,居然能有这么多人不是在家开派对,而是跑来这里看电影,确实有点难得。
当电影院内的灯光逐渐暗淡时,3DMAX的大荧幕上,独属于华夏光魔公司的LOGO出现。
卡梅陇戴上了3D眼镜,抱着这些或那些的疑问,在观看电影的过程里,这些质量十足的特效镜头,给予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尽管意识形态上,他个人确实对于这种团结协力的思想不太感冒,但整体的剧情非常不错。
特效方面没让他失望,甚至于还有意外的惊喜。
他看过第一部,而这第二部的特效水平,还有特效镜头的数量,实现了双重提升。
卡梅陇看到后面最感慨的还是华夏光魔公司的效率,给他八、九个月的时间,拿出跟这部电影同等质量的特效和镜头。
哪怕他在现有基础的团队再多加一倍人手,也不可能完成。
一些非常大胆的科学设想,通过特效技术去实现,门框机器人、太空电梯,以及在第一部非常成熟的AI人工智能Moss,在这一作当中的前身,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后面引爆月亮的计划,还有各种大场面,看得卡梅陇精神抖擞。
看完电影离开影院后,他思索一番后,用自己的社交账号,在海外第一大的社交平台,发了一张图,是他去看电影时买的票据,并配上一句话。
翻译过来就是:“科幻与现实的双重融合,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往往有迹可循。非常棒的电影,看完后我也想多干点事情!”
就这一条推文,火速登上了世趋榜单的第一位,短时间内也吸引上千万浏览量。
各国的网民评论就不太一样了,有一些本就打算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听卡梅陇都这么评价了,那确实是物超所值。
开玩笑,二十亿美刀票房俱乐部唯二的导演,同时目前是世界第一商业电影票房的缔造者,特效电影的引路人,他的评价含金量可太足了。
还有一部分,譬如泡菜国的网民,在疯狂破防后,跑到他的社交账号下开骂。
大致意思就是,你怎么可以夸奖一个华国导演拍的电影,区区一部太空片罢了,未来航天工业第二“强国”的思密达又不是拍不出来,至于让你这么吹捧吗?
这种没有什么营养含量的电影,比得上我们什么都敢拍,但就是什么都不改的泡菜国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