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莫要说你父亲了,换个人,也是一样的想法,都是自家压箱底的本事,谁会掏出来交给外人?”
“便是读书人,一些珍贵的孤本,或者是其他书籍,存放在自家书楼当中,也不愿意往外传,甚至自家人,都不一定有资格去观摩的。”
夜深,英国公夫与女儿道别,自己去了偏院的客房。
但是经过晚上跟女儿的聊天,她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明日也有话说了。
李复从外面回来,推门而入时,李韶正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书册,烛光映得她眉眼温柔。
这般架势,一看就是在等着自己回来。
"夫君今日回来得恰巧,方才母亲才离开这边,往客房去歇息了。"
“看样子,你们聊了不少时间啊。”李复微微一笑,脱下外袍,随手搭在屏风上,走到自家夫人身旁,坐在了另外一侧软榻上,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温水。
这会儿就不适合喝茶了,再喝要睡不着觉了。
“在老宅子跟他们聊天,工地上一切都很顺利,也就没聊多久,就回来了。”
李复的目光落在自家夫人手中的书卷上,"在看什么?"
李韶将书卷放下,轻声道:"是书院里的一些东西,方才跟母亲聊的话题,也是书院的事情。"
“母亲还对书院感兴趣?还是说,震儿又在书院调皮了?”
李韶轻笑一声,将席间几位夫人的请求娓娓道来。李复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难怪今日工地上多了些生面孔,原来是各家派来打探消息的。"
“哦?”李韶微微蹙眉:“还有这等事?”
“当然,工地上都是出力气的工匠,那些陌生的面孔,身上穿着的衣裳,一看就是长安城里的大户人家养的仆从,一眼就能认出来。”李复笑道。
“原来如此,她们几家结伴来庄子上踏青,踏青是一回事,来查看书院,又是一回事,不过,估摸着他们是连书院的门都没进去呢。”李韶微微一笑:“书院的管理,可是十分严格的,那些打听消息的小厮,一不是书院的人,二不是学生的家属,书院门口是不可能放他们进去的。”
“就是,有身份也不行,说是谁家的,也不行,我估摸着,明日,陆老头在书院里,就要有所动作了。”
“若是各家派的人过去想要强行进入书院,反而会让三位老先生心生不快,这事儿啊,让母亲提醒提醒他们,毕竟关系不错,不能闹的太僵,三位老先生在这方面,可是有些底线和原则的,尤其是萧相公。”
“他那性子,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
李韶听到自家夫君这般形容萧相公,不由得捂嘴轻笑。
“这话可别出去说。”
“没事,萧相公不乐意听,陛下可乐意听了。”李复哈哈大笑。
这朝中,把李二凤气的头昏的,魏征算一个,萧瑀算一个。
“那,这几家想让自家孩子来书院读书的事情,夫君怎么看呢?”李韶好奇问道。
“今年书院就招生了,他们乐意来,这不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门道吗?如今这节骨眼上走后门,不方便,的确是不方便,夫人也知道,到了今年夏天,算是一个学期结束,他们这时候来书院里,怎么算呢?”李复双手一摊。
李韶点点头。
“也是,若是这样的话,倒是好应对她们了,这缘由说出去,人家也挑不出理来,况且,萧相公在书院,他是个什么脾气秉性,几位婶婶,也是知道的。”
“不过,往后他们这些人家的孩子,进了书院读书,不管好赖,指定是看不上书院的分院的。”
李复微微一笑:"无妨。书院的分院制度,大多为了培养庄子上的孩子,当然,也能为给那些不适合继续读书的世家子弟一个出路,毕竟世家之中,能够继承家业的,也就只有那一个孩子而已。”
“剩下的孩子呢?有天赋的,运气好的,有真才实学的,家中可以举荐,但是眼下大概率是够呛,还有一条路,那就是走科举。”
“通过考试,入朝为官,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走科举这条路。”
“再者,你也知道,他们几个来书院,对他们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读的有多好,而是名头。”
李复对于他们这些人的心思,看的实在是太准了。
包括程家和尉迟家,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大家都是这般。
次日清晨,英国公夫人与几位夫人坐在了一起吃早点。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映得案几上的青瓷茶盏泛着温润的光泽。几位夫人围坐一圈,茶香袅袅间,气氛却有些微妙。
英国公夫人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陈夫人略显忐忑的神情上。她微微一笑,开口道:"昨日与韶儿聊了许久,倒是让我对这书院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夫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急切,连忙接话:"姐姐快说说,书院如今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英国公夫人沉吟一会儿,随后将自家女儿与自己说过的,挑挑拣拣的,挑了些话,告知了众人。
众人得知,今年夏天,书院进入新学期,扩招学生,心里也有了底气。
这书院,自家孩子必然是能进得的。
孩子虽然岁数小,但是自幼启蒙,也读过书,又怎会比不过那些乡野长大的孩童?
至少读书基础比那些孩童扎实多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