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知会,告知什么时候要交战,类似的情况在春秋时代属于再正常不过。

讲实话就是,跟当代人想要获得什么结果有直接关系,并非完全是遵从交战守则。

拿晋国与楚国的战争来说事,无论晋国或是楚国都知道根本亡不了对方的国家,既然怎么打都不能彻底消灭对方,只能在一定框架下进行竞争了。

春秋早中期,诸夏大地其实进行过一轮大兼并,非常多的国家在那一个阶段亡国。

到了谁也无法轻易灭掉对方的阶段,曾经被摒弃的一些规则被重新捡了起来。

而一些小国没有自保能力,他们依附强国获得保护,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小国能够生存的阶段,其实就是大国开始讲邦交的时期,大国无法隔着很远去吞并某个小国,他们又不愿意某个国家吞并小国来增强实力,肯定要限制列国之间的互相兼并。

重新恢复秩序的起始点是齐国称霸,他们愿意保证小国的国佐得以延续,小国付出的代价是向齐国纳贡。

后面齐国因为内乱失去霸权,接棒成为新任霸主的晋国延续了齐国的做法。

只不过,晋国因为穷山恶水比较严重的关系,为了维持军事上的消耗,渐渐向强国索要纳贡,对方不服就打,打到对方纳贡为止,一套新的霸主体系也就被建立起来了。

晋国建立这一套霸主体系,前前后后维护了将近两百年的霸权。

因为有晋国的例子摆在那里,后面无论是哪个国家强势,基本是学晋国当霸主那般玩下去,一直等到秦国搞出新玩法,诸夏大地也就重新一统了。

殷商时期开创朝贡体系,既是天下共主制度。

后面姬周王朝八百年,基本也是走殷商时期的路线,只是变成了内部纳贡。

直至秦国一统天下到满清灭亡,其实也是在走朝贡体系,只是朝贡体系到后面越走越变味,逐渐变成“中央帝国”在补贴前来朝贡的小国,有种花钱买来“万国朝贡”的意思,搞得就是粉饰强盛。

晋国无法从武力上去灭亡楚国,倒是能够武力消灭中原的不少国家,只是消灭上一两个中原国家之后,其余国家一定会跟楚国结盟来强推晋国。

楚国并没有晋国的烦恼,历来想兼并谁就实施兼并,大不了就是做自己的南方霸主。

吴国没有崛起之前,确确实实没有国家能够威胁到楚国的南方霸主地位,哪怕吴国短暂强横,后面一样被楚国给灭了。

事实上,等晋国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国是重新成为天下霸主,楚国一样是无可争议的南方霸主。

而楚国直至被秦国灭亡之前,他们当了将近五百年的南方霸主!

“大家都很清楚无法进行灭国战争,只能从气势上进行压服了。”魏颗是楼令的副手,自然是要待在左右。

今天,晋军与楚军约定列阵而战。

双方早早埋锅造饭,参战部队在差不多的时间出营列阵。

这种交战模式,不会是来了多少兵力,一股脑全部派出去,以习俗就是各自出动一部分,通常是晋军出动不多于一个“军”的兵力,楚军派出人数差不多的部队。

在晋国进行军队扩编之后,今天是双方首次交战。

很多的交战规则也就需要重新拟定,包括第一天的交战,晋军要出动多少,楚军又是出动多少,等等之类。

下军今天没有出战任务。

楼令与魏颗带着必要的护卫力量出营,来到一个小坡之上,隔着约一千米的距离,注视着两支正在列阵的军队。

晋军这边被派出的是新军,他们摆出了晋军最擅长的鱼鳞阵,采用的却是两“彻”的分布。

什么叫“彻”呢?其实就是梯次,也就是新军尽管摆出鱼鳞阵,他们却是分成了两个大梯队的队形。

“出战的是由子革统率的楚国右军?”楼令不那么确定地问道。

魏颗努力辨识了一下,说道:“看不清楚。”

从双方出营的人数来看,无疑是楚军那边的数量更多。

没有减员之前的晋国一个军团,总战斗力为三万七千五百。

楚国的军团没有固定编制,有多少战斗力完全看被编入的家族带来多少参战人员。

“楚军将近五万。”楼令这点目测能力还是有的。

魏颗说道:“楚国屡次与我们交战,依仗的就是人多。”

在现如今,只有楚国和晋国有能力一次性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

特指的是参战人员有受过训练,身怀杀人技且听懂的号令,不是像齐国曾经做的那样,随随便便拉壮丁凑人头。

这一次楚国出动二十四万人,里面作为正规军的数量,恐怕不会超过十五万,剩下不是贵族带来凑数的农夫,便是楚国从南方各蛮族征调来的蛮人。

从蛮族征调蛮人参战这种事情,楚国每次有大战就会做,多少算是一种针对各蛮族的减丁国策了。

“半数以上无法列阵,一看就是拉来凑数的农夫。”魏颗其实很看不起楚国的做法:“不怪楚国只能打顺风战,一旦有所挫折就兵败如山倒。”

楼令心想:“谁说不是呢。”

近二三十年来,楚军对晋军只有一场大胜,也就是“邲之战”这场战役。

而“邲之战”完全是晋军自己出了大问题,并不是楚军有多么能打。

楚军算不上是乌合之众,只是他们一贯得胜也难以扩展战果,败了却是往往大败亏输。

两支大军的列阵速度不会多么快,他们从出营到列阵完毕,晋军用了两刻钟左右(约三十分钟),楚军干脆就耗费将近三刻钟(约四十五分钟)才通知晋军已经列阵完毕。

以为光列阵耗费三刻钟就算久了?并不是的。

好些国家的军队,列阵耗费的时间远超三刻钟。

而子革统率的楚军,完成列阵的只是“正规军”这一部分,其余就是随便在某个区域凑堆站着。

通知对方,说己方列阵完成,同样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特色,反正其余时代是看不到的。

晋军这边,战车兵开始下车,随后他们在郤犨和郤至的带头下,全部单膝跪地开始进行战前祈祷。

对面的楚军,他们没有趁晋军举行战前祈祷仪式发起进攻,有过与晋军交战的人很清楚怎么回事,首次面对晋军的人却是开始议论起来。

进行议论的楚人或蛮人,他们的话题比较集中,不明白晋军在做什么,己方统帅又是为什么不趁机挥军杀上去。

晋军的战前祈祷并不冗长,以现代时间计时,不会超过两分钟。

战前祈祷完毕,晋军的战车兵重新上车,步兵抓紧时间整顿好队形。

随后,晋军这边的郤犨单车向前。

很快,楚军那边的子革也单车向前。

两人干的当然是阵前“致师”这一种礼节了。

因为晋军上前的人是郤犨,另一边才是子革上前,他们要展开的是口齿上的“致师”方式,并非是武将单挑。

“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士匄刚刚来到坡地上,看到楼令和魏颗也就凑了上来。

什么叫老生常谈?无非就是互相指责对方干了什么坏事,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

类似的“致师”在晋军和楚军之间发生太多次,说来讲去就是那么些东西,真的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

“许久不见啊?”楼令肯定要打招呼。

士匄行礼,说道:“甚是想念啊?”,说完还“哈哈”笑了几声。

“玩梗呢?”楼令知道士匄的性格。

士燮比较正经,为人也就显得死板且沉闷。

士匄却是另一种性格,平时爱玩闹,对谁都能开玩笑。

因为性格迥异的关系,范氏父子一起出现,往往会令人很是印象深刻。

“楚军这一次学乖了。”士匄说的是子革将农夫和蛮人摆在后面。

魏颗笑呵呵地说道:“各自归阵了。”

是的,承载郤犨或子革的战车,分别回到己方战阵。

两边的战鼓先后擂响,一阵阵的鼓声传出去,在旷野上回荡。

“前劲,向前!”

“前茅,向前!”

喊“前劲”的是晋军。

喊“前茅”的是楚军。

这个有相关的典故,也就是“后劲不足”与“名列前茅”。

包括晋国在内的列国,军团分别是中、上、下。

楚国跟中原不一样,他们的军团分为中、左、右。

很多名称上面,楚国跟中原都不相同,无怪他们被视为另外的文明。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尽管后世的史学家刻意模糊,打从事实上就是两个文明之间的竞争。

这么说吧,要是晋国彻底屈服给了楚国,中原没有国家顶上来,日后诸夏大地该是楚国的那一套体系了。

关于这一点历史给了很多次证据,姬周取代殷商,一系列的官职名称出现改变;秦国消灭列国,官职、爵位等等成了秦国的那一套;等自认为楚人的刘季(刘邦)成了皇帝,诸夏大地的很多官职或习俗立刻倾向于楚人文化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