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在面对一支队伍的时候。
习惯性的判断着。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好家伙。
全是妇孺啊。
每五个人里面只有一个青壮年。
这支队伍。
要是跟这些老兵打。
老兵分分钟解决战斗。
里正站出来迎接。
“在下耳朵村里正,李大耳。”
“可是朝廷安排的流民啊?”
小吏点了点头。
“在下赈工校尉杨修麾下。”
“第五十七施工队队长。”
“郭岗、郭伍德。”
里正引这一千人来到耳朵村南边的一块大空地。
“这个地方是盐碱地。”
“没办法耕种。”
“用来盖房子最好。”
“盖房子的材料。”
“发放的大米、红烧肉罐头。”
“都是洛阳军提前送来的。”
“你清点一下。”
郭岗点了点头。
冲着一千流民喊道。
“大家听好了。”
“朝廷让你们在此处建房子。”
“是盖你们自己的房子!”
“只要你们参与建房子。”
“每天三顿饭。”
“干的好的有肉吃。”
“干的不好的,只能吃野菜。”
众流民纷纷议论起来。
“给我们盖房子,还给我们肉吃?”
“朝廷还给我们出材料?”
“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
“不会是骗我们的吧。”
“等我们盖好了,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我不管,反正管饭吃。”
“管饭就干呗。”
在郭岗的带领下。
这一千人纷纷劳动起来。
郭岗分配工作的方式。
也是严格按杨修给的指使。
当然杨修也是按萧竹给的指使。
所有建房子的队伍。
流水式作业。
抄平放线的就负责每间房的水平线。
开挖槽基就只负责按照量好的尺寸往下挖。
打地基就就只负责打地基。
搭大梁的就只负责搭大梁。
搭房顶稻草的就只负责搭房顶稻草。
古代的房子不用等水泥干。
一个活干好了,下一个活就能干。
这样流水式作业。
不仅保障了每一个步骤的专业化。
也保障了建房的速度。
因为是给自己建房子。
每个人也不敢偷懒。
说不定哪间房子就是自己的。
之所以选择这种最简单的房子。
是因为萧竹手没有好材料。
要等到匈奴那边的材料工厂建起来。
才会给这些房子推倒。
换新型材料房子。
不仅耳朵村这么干。
整个关中地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