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久后等李宁安再回翰林院当值时,便被一宫中内宦拦住:“李中允,汪公公有请。”

李宁安正要下衙回家,见此只得和这内宦走了一趟。

汪文温住的地方豪华而庄重,与影视剧中的太监不同,李宁安看着面相差点以为他只是一个富贵人家的老翁。

有钱有权的太监贯是会享受的,宫中哪有外面的宅邸舒服,没有过多张望,径直往前走着。

“傍晚邀李中允一见,李中允莫要介怀。”

李宁安施了一礼:“下官不敢。”

汪温微笑道:“李中允于讲官一职上甚是勤勉,咱家也有所耳闻,且李中允乃是本朝三元及第者,咱家知晓李中允前程远大,日后必能成为咱们朝堂上的鼎梁。”

“公公谬赞了。”李宁安虽不愿和汪温打交道,但面对汪温时,他的态度极为客气。

混过大雍官场的都知道,太监的心眼一贯不大。

“太子对李中允甚是看重,便是皇后也在咱家面前夸李中允,说李中允指点之后,太子的学问大有长进。”汪温道,“咱家不是爱兜圈子的文官,便与李中允明说了,咱家爱惜李中允之才,前朝若是有事,咱家也乐意为李中允效劳一二。”

李宁安:“……”

说实在话,他不需要效劳。

文官中走太监路线的不少,便是他的座师大人也不愿得罪宫里宦官,但李宁安连潘世同的路线都不想走,更不必说汪温了。

于是李宁安稍稍提高了声音,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公公过奖了,本官蒙陛下恩典可以担任东宫讲官,为太子授课乃本官分内之事,本不该因此独占功劳。”

“公公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但本官是翰林同僚中最年轻的,每天都要备课已是劳心劳力,不敢奢求其他。”

李宁安怕自己的拒绝太明显,于是又补充道,“如果国家有难,本官愿意为天子冲锋陷阵,这是本官作为臣子的责任,君臣父子,君父有令臣必定肝脑涂地。”

说完这些,李宁安等了很久,却迟迟没有听到任何回应,只听到汪公公突然轻咳的声音。

“李中允,你考虑清楚了吗?”

李宁安低声说:“我已经想好了。”

“咱家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汪温微微一笑,“李中允只愿咱们能够和睦相处,同殿为殿下效力。”

李宁安:“……”

汪温的话听起来不知怎得多少带有些威胁的意味,李宁安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有些困难。

当李宁安走出汪温的府邸时,十月的天气却让他猛然发觉自己的背后已经被汗水浸湿透了。

他承认自己并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人,但在大雍的官场上,他却一次又一次引起了百官的关注。

再者而言,对于李宁安来说,与其接受汪温伸出的橄榄枝,还不如一开始就跟着潘世同一起干,早些站队还能讨到好。

从目前看来与潘世同交好的朝臣发展得都不错。

李宁安暂时不想涉足这种滑头的事情,但这事情却往往没有按他的意愿发展。

回到家,李宁安看到自己的儿子胖乎乎的小脸,才褪去严肃的神情,露出一丝笑容。

从儿子出生以来,就一直活泼可爱,根据王莲英的说法,这和李宁安小时候很像,余氏也说,林寻小时候的性格也很活泼。

在这个问题上,两位母亲相互间有很多共鸣。

李宁安抱着儿子,不肯放手,林寻看见他抱孩子的动作纯熟,便笑着递给他一块手帕:“过会儿记得给自己擦擦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