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后,宣慰使秦良玉接到兵部调令,召集三千兵马,并拿出家产充当军饷,火速从防区赶往京城。

这日,秦良玉正率领部队从山西过境。

“大人,皇上原下令诏我白杆兵进京,沿途府县都有供应粮食,这陕西巡抚蔡国用是何道理?

“阻我兵士于城门下不说,对我冷言冷语也罢,这人困马乏,远道疲累,不给粮草供给,儿郎们怎么活!”

只见一个骑将气冲冲的奔跑过来说道。

这人是秦良玉的侄子。名叫秦翼明,还有个弟弟叫秦拱明。

天启元年,两人的父亲秦邦屏战死沙场,秦良玉视如己出,便一直把这二人带在身边好生教育,两人这次也一起跟着秦良玉北上进京。

客兵不让进城,害怕扰民,也是常理,虽然我一向治兵严明。但是人多嘴杂,也难免有所摩擦;不给就不给吧,咱们粮食虽不多,还能将就着。秦良玉回道。

“二子呢,你二人一同进城的,怎么只见你一人。秦良玉问的是秦拱明。”

“老二方才说,刚才在巡抚衙门大厅里,兵备道洪大人让他稍等一下。不知是何道理。”

秦良玉心里一惊,别人不知道,但她作为久历军阵的沙场大将,知道这兵备道也叫道台,属于按察司分道,权利还是很大的,一般由四品文官担任。

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巡抚叫抚台,另外还有藩台、臬台等等。

正当秦良玉担心着,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冲过来数十骑军兵,为首的白甲小将正是秦拱明。

“大人,陕西兵备道洪承畴洪大人以私人名义,送了五百担粮草,另外还有一些肉食和酒水。

秦拱明不顾满身风尘,兴奋的说道。

只见更远处隐隐约约可见数十辆驴车正拉着粮食赶来。

随行的将士听罢,都个个欣喜,欢声如潮,高兴极了。

秦良玉的脸上首次也露出笑容。随后便对送来粮食的把总表示感谢,并让其转达对洪大人的感激之情。

酒足饭饱后,她率领三千白杆兵又启程了......

内阁一间值房里,主管户部、工部的内阁辅臣钱龙锡,李标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已转任到工部左侍郎蒋德璟正开着会议。

正讨论前段时间皇帝提出的“商铺高度豁免金制度”具体事宜。四人都知道皇帝的本意是什么,但都不说破。

钱龙锡和毕自严更是觉得,这税金搞不好最后还得落在户部的口袋里,便相当热衷此事。

四人随后讨论完具体事宜后,便向皇帝请旨,要求锦衣卫,东厂协助,因为街面上调查的事,光靠五城兵马司是远远不够的。

等调查完了,再从户部档案中店铺的花名册一一对应,看是否出现偏差,实际上这个想法是蒋德璟提出来的。

蒋德璟早年做过户部主事,后来升迁到礼部左侍郎的职位。历史上蒋德璟心细善于理财著称。

朱由检也一一表示批准。

并且指示道,希望两个部门这次借这个机会一定要完善和核查商业店铺登记制度。形成常制。

大家一时感觉皇帝的执政风格和历代王朝都不一样,雷厉风行不说,隐隐约约感觉皇帝好像在下一盘大棋。

朝廷中不少言臣御史,倒是上书说了一些反对的话,主要觉得,商铺豁免金制度”前所未闻,实在有违祖宗之法。

崇祯充耳不闻,留中不发。不少大臣觉得这位年轻皇帝拖字诀,用的越发炉火纯青了。

会议过后,旁边内侍连忙把写好的“会议纪要”拿给诸位大臣看,没有差错,就签字按捺手印,递交给司礼监,让皇帝过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