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学校和师资,没有成熟的招生机制,这怎么能行?
两世为人的陈渊,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当然清楚保证招生公平公正的重要性,绝不能为少数人开方便之门,断送普通学子努力拼搏的希望。
因此,海选科考是学宫唯一合理的招生途径。
唯有这样,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圣很认可他的观点,追问道:“怎么个考法?”
“不同人的家境、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他们在踏进学宫前,各自的修为和基础都不相同,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贸然进行比试决斗,这样很不公平,比出来的结果,只能反映他们之前的际遇而已。”
对于这点,他深有感触。
穷文富武,家境优渥的青年才有财力、精力等条件修炼,靠消耗大量资源,不断提升修为,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要不是太废,用天材地宝硬堆,前期也能堆出不错的武道根基来。
而那些寒门士子,并非资质悟性差,或者惰于修行,不学无术,只因家境贫苦,得不到充足的修行资源和机缘,才导致修为平庸,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将现实条件不同的两类人,放在一起比试,这样不公平。
“因此,咱们学宫的科考内容,应该重在考察年轻人的可塑性,比如说,他们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坚毅品质、精神意志等等,往往正是这些主观难以被察觉的素质,才决定了一个武修成长的潜力和上限!”
听到这话,文圣一拍大腿,畅然笑道:“不错!你的看法,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咱们儒家修行,最看重读书人的心性和品德,而修为战力只是眼前暂时的,考察它又有何意义?”
陈渊嗯了一声。
“只要这些基本素质优秀,等他们进入学宫后,能享受到各种修行资源,相信以他们的潜力,后来居上,超越那些豪门的纨绔子弟,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咱们学宫要做的,本来就是不拘一格,遴选出潜力无穷的人才培养,不选他们选谁?”
文圣深以为然,对眼前这个青年越看越欣赏,越欣赏就越苦恼。
如此奇才,却不能收进门下,实乃他生平一大憾事!
“具体该怎么考核?你细说。”
“这就很简单了。比如说,你设置个科目一,随便编写出大段杂乱无章的文字,毫无规律可言,让所有考生现场记忆背诵,然后默写出来。谁的记忆能力强,谁写出来的文字就多。”
武道修行,随着境界的不断提升,免不了要牢记各种功法武技。尤其是儒生修行,更得背诵大量经典著作,各种子曰诗云、之乎者也,繁复至极。
做这些功课,难道不考验记忆力么?
“再比如说科目二,你临场指定个冷僻的功法,或者几段心法口诀,让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参悟修行,再演练出来,根据他们的表现打分扣分,合格者过关。”
这是考验临场发挥、实操能力,对武修而言同样重要。
“再来个科目三,不妨设置得简单粗暴一些,不考察其它方面,纯消耗耐力和吃苦程度,谁坚持得更久,谁能承受痛苦,坚持不放弃,谁得到的分数就更高。”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