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巩老竟然对方彦如此重视?”
会议室门口,孙永昌远远的看着这一幕,心中震撼。
昨天晚上,梁展飞从梁春明的房间出来,就找到了孙永昌,向孙永昌大到苦水,觉得梁春明小题大做,只是一件小事,梁春明竟然大发雷霆。
现在看来,孙永昌才觉得梁春明并不算是小题大做。
从巩泰初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方彦的事情并不是小事。
要知道,这一次的中医药推介会门槛很高,即便是孙永昌也没有列席的资格,而是作为工作人员站在一边,只有观看和旁听的资格。
这一次前来的名家众多,论资历,方彦的资历绝对是最浅的,可这会儿,巩泰初却把方彦捧上了高台。
这要是其他人捧,孙永昌倒也不觉得是什么好事,可巩泰初捧,孙永昌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巩泰初绝对不是那种任人唯亲的人,巩泰初能让方彦在这个场合发言,那绝对是觉得方彦有水平,有实力。
“刚才巩老一番话说的不错,在中医药的发展中,中医药的药效、剂量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方彦缓缓道:“之前我在庆州省给医疗小组成员讲解病案的时候就说过,中医药的发展,不仅仅要结合古今,更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每个时代的中医都有每个时代的中医的使命,所以我们庆州省医疗小组不仅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方彦这么一说,不少人都想起了之前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方舟事件,事件的起因正是因为黄正良把方彦的讲课内容发在了《健康时报》上。
当时不少老中医都对方彦的说法非常认可,方彦这会儿再次提起,一些老中医忍不住点了点头。
“自古至今,中医药作为中医人治疗病症的常用手段之一,药效和剂量都是重中之重。”
方彦继续说道:“从《神农百草经》到《伤寒杂病论》,从《百草纲目》到《百草纲目拾遗》、《串雅》,历朝历代,很多名家都对中药材的剂量和药效以及种类进行过整理和归纳,这才有了中医药的繁荣,有了中医药的千年传承。”
“时至今日,时也易也,随着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大量出现,中药材的药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中医人一直以以前的药效去开方用药,势必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而重新核定中药材的药效,对每个产地,野生的、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的药效进行重新确认,是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根本.......”
“我们庆州省中医急危重症医疗小组成立之初,目的就不仅仅只是治疗患者,而是为庆州省中医寻找出路,希望更改善中医治疗环境,改善中医.......”
方彦虽然年轻,但是身份却是庆州省保健局专家,庆州省省厅医疗小组的组长,因而讲话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姿态放的太低。
特别是在事实面前,方彦更不需要太过谦逊。
“不错,在临床上,很多医生往往会因为药效问题而导致用药无效,丧失信心,这也是中医面临的现状。”
一些老专家低声交流着。
对于老中医来说,他们是能做到灵活多变的,根据不同的药材去确定不同的剂量,可对于水平不足的中医人来说,他们用药都是根据中药材的种类,说穿了就是有点死搬硬套。
死搬硬套,是每一位中医人的初始阶段,也是每一位中医人的必经之路,什么药材用多少剂量,他们都是根据药典,亦或者根据前人经验。
但是在药效不足的情况下,原本的剂量是很难达到治病作用的,次数多了,让新人中医不免怀疑,中医是不是能治病,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习中医。
明明药方正确,为什么却难以治病,这也是打击新人中医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能明白原因,有些人则不能明白,所以对中药材药效的核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水平高的中医都知道,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剂量其实才是一位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
同样的方剂,在水平高明的中医人手中,往往能发挥出让人惊叹的效果,究其原因,正是剂量。
之后,方彦又从一些详细的病例出发,详细的说了一下药效和剂量在临床中的作用,足足讲了四十多分钟。
原本今天的活动安排因为巩泰初的到来而被打乱了,不过对众多名家来说,这一次的活动却相当有意义。
上午的会议结束,巩泰初带来的书籍也迅速的传扬开来,上面的领导也针对这本书进行了讨论。
三天推介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有出版社找上门来,详细的和方彦商议了书籍出版的情况。
这一次推介会,让方彦真正的进入到了众多名家的视线之中,也让不少老中医看到了福生堂中医药研究基地的所作所为。
一些中药材企业也纷纷上门,不过方彦并有见。
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方彦也见了马学明和丁卓军。
丁卓军作为沪上交道医附院的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这一次也参加了会议。
因为书籍的缘故,丁卓军和马学明两个人对于方彦的邀请也没有直觉拒绝,都表示要考虑一下。
像同嘉平贺宜民直接答应的态度,其实才算是少见的,类似于段正军等人都要考虑一下这样的态度,才是比较正常的态度。
和丁卓军马学明谈过之后,第二天方彦和沈志成就返回了庆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