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只在井径县待了三天。

在这三天里,为了表率,刘宇都跟当地民众吃同样的红薯。

这更加让他的形象在民众心中变得高大了起来。

人人称颂!

“常山王体恤百姓,百年难见的好官啊!”

“我等从幽州逃难而来,刚到常山就吃了一顿饱饭!”

“现在说什么也不回那动荡的幽州了。”

“胡寇肆虐,叛军作乱,哪里比得常山?”

逃难来的百姓,一个个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刘宇在一片片赞美声中,离开了井径。

继续南下艾县。

又在艾县故伎重施。

食则同桌,穿则同衣。

又收割了一波民望之后,刘宇才动身返回真定。

真定的四环城墙,依旧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

这座城池,已经变成了冀州境内的规模第一的城池。

在城池规模,已经超过了邺城。

从内城到外城,到三环,到四环。

真定县的人口数量,早就接近了三十万。

一个城池内有三十万人口,放眼大汉,都是即为少见的。

甚至在后世21世纪,有些偏远县城里,常住人口都没有三十万!

“看来迁徙人口的大业不能停下来!”

刘宇接着把目光放在了幽州一带。

反正他不把这些命如草芥的百姓迁徙到常山,他们在幽州也活不下去。

幽州是大汉北疆,时常受到胡人侵略。

所以刘宇在常山开出来的条件,没有任何百姓能够拒绝。

“让田丰、沮授两人带着郡内的官吏,做一次人口清算吧!”

刘宇打定主意。

两人领命办事去了。

效率极高!

加班加点之下,不到半个月就清算完毕!

“主公,如今常山国内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六十万!”

沮授向刘宇汇报。

刘宇略微吃惊,因为他所了解的冀州总人口,约莫580万左右。

常山只是冀州内的一个郡国而已。

“是本王将冀州总人口,继续往拉了!”

在刘宇派遣赵风到邺城找皇甫嵩要粮草接济张燕的时候。

常山才九十万人口。

如今不断吸收之下,人口突破了一百六十万。

可喜可贺!

即使常山的土地比不魏郡那样肥沃。

可依旧被刘宇经营成一片乱世中的乐土。

一百六十万人口,让常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口红利开始在常山国内蔓延开来。

甚至影响到了郡国内的方方面面。

人多了,劳动力就多,开荒、城墙建设、官道硬化等工程。

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

原本还遇到了瓶颈的真定城池四环建设,直接进入了高速发展模式。

四环城墙日新月异,快速接近了完工状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