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明发现桌子摆着几个切片。

“红薯?”

袁光明拿起切片,细细端详起来。

“这小子还在研究红薯吗?”

这时,孙秘书突然喊道。

“领导,这里有好几本实验日志!”

袁光明扭头一看。

孙秘书拿着几本斑驳老旧的实验日志递了过来。

袁光明放下红薯切片。

接过其中一本。

“《超短期小麦培育计划》?”

翻开第一页。

“1957年,1月1日。

《超短期小麦》培育计划正式开启。

解决课题:如何让小麦在保证亩产的前提下,尽量缩减生长时期。

问题切入点:品种择优,施肥择优,从内外两部分,来视线课题的突破。”

“没想到这小子一年半前就开始研究小麦。不过这超短期小麦,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要多短才叫超短期?”

袁光明兴趣全被勾起来了。

坐在凳子。

继续往下看日志……

“1957年,6月9号。

课程:超短期小麦培育。

研究次数:第23次。

研究心得:自从次我发现当早麦和晚麦进行杂交后,新小麦无论是生长速度还是抗病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看来我的研究方向没错。”

…………

“1957年,10月2号。

课程:超短期小麦培育。

研究次数:第45次。

研究心得:通过整穗,超短期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进一步提升,感光程度介于中等和敏感之间,符合我对超短期小麦的预期。

过于敏感的感光,对生长有利,但抗自然能力也不强。

同样,对光有钝感,虽然抗性增强,但会延缓小麦的生长周期。

目前阶段,正是我想要的。

马就要入冬了。

我打算研究一下化肥,品种改良固然重要,但化肥的灌溉同样缺一不可。”

…………

“1958年,1月1号。

课程:超短期小麦培育。

研究次数:第48次。

研究心得: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到14%,高的可达18%—20%。这就是我调配化肥的方向。

但假设,如果我把化肥的蛋白质供养提升到50%,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对此我很期待。

对了,不得不说一句。

农科院最近真抠,化肥各类原料供应得越来越少。

咱们农业基地条件已经比农科院要差。

这原料再供不,我们还怎么搞研究。

幸亏我有门路,能搞到原料;

要不然,我这研究就中断了。”

看到这。

原本如痴如醉的袁光明,脸顿觉火辣辣的。

“这臭小子!这玩意也写实验日志!”

袁光明不禁失笑。

看来当时真是憋了一肚子火啊…

PS:大家可能对当时的一个社会不太理解,来,我贴个图,给大家作参考一下,当时有多浮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