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超看着何雨柱,马上问道,这位何局长,你不是在招商局工作,怎么又负责红星轧钢厂的改革工作。

李兴超说的是粤语,大家都听不懂,包括何雨柱。所以有专门的翻译。

听翻译说完,何雨柱就是说道,其实自己是临时加入到区政府,临时成为接待团成员,自己现在是红星轧钢厂的副厂长。

李兴超更奇怪了,那何厂长,你怎么会临时加入到接待团里来。这显然还有一些疑问,这种情况太罕见了。

这个,何雨柱看了看一旁的秦京茹,说道,我也是临时被曾副区长抓了壮丁,因为曾副区长得知你们这一行的娄晓娥女士,是我的熟人。

原来这样,李兴超表示明白了。难怪昨天下午,娄晓娥就不见了。当时以为是去到自己的故居,现在可能就是何为何雨柱陪着过去的。

又用粤语问娄晓娥,说你与这位何副厂长是什么关系。

娄晓娥想了想说道,这位是自己多年的邻居,以前住在一个地方,关系特别好。自己也是多年后第一次见到他,也才知道他竟然做了招商局的副局长,而且也是红星轧钢厂的副厂长。

曾庆军又一旁特意介绍起何雨柱来,说何雨柱已经成功帮助红星轧钢厂推进了食堂改革、采购部改革与后勤部改革,现在正在推进生产车间改革,而且还帮助其他一些厂家推进采购部改革。

这下,把所有港商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也终于明白,这位何雨柱很可能是改革派的代表人士,是真正的实干家。于是,对何雨柱更加重视。

从某個角度来说,何雨柱与他们属于同类,都是企业家。而曾庆军等,属于政府工作人员,这其实属于不同的职业。有时候,隔行如隔山。

十几个人坐着中巴车到达红星轧钢厂时,已经快五点了,都快下班了。

何雨柱笑着给各位介绍,说按照正常程序,应该请各位去到会议室,或者办公室,看材料,再去到基层。但这次我们不同,各位企业家、专家,听你们的。你们可以先去各地方看看,或者也可以先去我们会议室,对我们厂有个初步认识。

李兴超想了想,说道,还是跟着何厂长先去会议室,然后下午去食堂看看。

何雨柱说行,一切听李老先生的。

李兴超这么说,一是可以快速了解红星轧钢厂的情况,二是可以看看工人对工厂的反应,而食堂是最好的地方之一。

这也是李兴超最重要的心得之一。在食堂,如果员工吃得不满意,一定会有抱怨,抱怨多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士气。反之亦然。

在何雨柱、曾庆军的陪同下,大家去到厂办会议室。这时杨厂长才发现何雨柱把港商带了过来,忍不住埋怨曾庆军,说道,老曾,你这不厚道,突然把人带了过来,这是搞偷袭。

曾庆军朝何雨柱指了指,说道,这是你们的何副厂长带人来的,不关我事。

老杨才不说话。

当然,曾庆军马上把杨厂长介绍给李兴超等人,并说道,各位企业家、专家,你们也听到了,红星轧钢厂的杨厂长也在埋怨,说我带你们来是搞突然袭击。说明我们没有提前做任何沟通与准备。

一番寒暄,大家在会议室坐好。何雨柱拿起食堂改革方案、采购部改革方案、后勤部改革方案以及第一生产车间改革方案,并另外拿出何雨柱写的几篇关于改革的论文。

将论文与这些改革方案的里的具体数据做对比,会更容易看懂。

李兴超等本来只是准备随便看看,一会儿全部全神贯注起来。因为他们发现,何雨柱关于红星轧钢厂的改革,其核心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即尽可能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尽可能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与自己在香港的商业逻辑一样,与现在华夏的商业逻辑,有阶段区别。

这其中意味着什么,非常明显。

更让李兴超感到惊讶的是,红星轧钢厂的改革方案,提到资源也是一种能力,这其实是偏离现在国内的主流观点,反而有着更多的市场经济性质。甚至,走的比现在的香江还要远。

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李兴超更担心,这么激进的改革,能够顺利推进下去吗。

想到这里,李兴超看着何雨柱,竟然两眼发光,如此优秀的人才,自己完全可以挖过去。

李兴超马上跟何雨柱聊起红星轧钢厂的待遇问题。

“我待遇,六十三块,之前做食堂主任,是四十七块,其他福利,大家都差不多。工人的工资,最低在三十一块,最高在七十二块。”

“是的,一些老师傅的工资,比我们厂领导工资还要高。不过,这些待遇还会变的,以后只要能力突出,为厂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或者做出其他重要贡献,都会提升工资。我估计,最高工资可以超过一百二十块。”

何雨柱一一回答李兴超的问题,也在回答其他港商的问题。

李兴超听后很满意,当时香江的工资,像1979年,一本人的工资接近一千港元,企业中层员工工资在两千多港元。再看红星轧钢厂的工资,看何雨柱的工资,才几十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