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打断你全家的狗腿!

“我是商人!”

看着台下一个个热情洋溢的笑脸,罗辉怕引起误会,急忙泼冷水:“商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希望大家不要对桃源计划有什么误会。”

“这不是扶贫项目。”

“而是实打实的商业盈利项目。”

“整个桃源计划,是TT配套的文化内容输出基地和旅游项目,农副产品之类的生产只是附带产品,不是主要目的。”

“TT是家企业,还是家私营企业。”

“不是福利机构。”

“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请各位领导认清现实:桃源计划在投资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以赢利为目的。”

“请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目的和梦想。”

“当然。”

“我是铜城人,还是贫苦出身的穷人家娃儿,不会像真正的资本家那样压榨村民的剩余价值,对那些可怜人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压榨。”

“凡是参与到桃源项目里的村民,都会得到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跟正式员工保持一致。”

“算不上福利。”

“只是做为人的基本良心和道德,以及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具体怎么选择实施桃源计划的村镇,我只有一个标准——找最穷的地方扎根。”

“……”

不打预防针不行。

铜城太穷了。

辖区内三县两区,其中四个头上带着贫困县的帽子,完全靠种地过日子。

其中两个县还是千沟万壑的黄土坡坡,吃水种地全看天意。

即便时间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很多村民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出门干活。

谁家有台黑白电视机就算有钱人家了……属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正因如此。

罗辉才舍得每个县区都投一个项目点,算是对家乡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省内其他市的桃源计划只有一个项目点,算是能够做到亲疏有别。

其他省份更少。

排除一些自然旅游资源格外诱人的省份,他准备在每个省份投资一个项目点就行。

“好!”

大BOSS老何带头鼓掌,同时不忘替罗辉开脱:“小罗创业才半年,听上去融资了两千多亿,其实他能动的资金不多。”

“现在拿出二十亿对家乡投资,已经难能可贵了。”

“我希望各区县不要辜负小罗同志的一番好意,全力配合TT公司的桃源计划。”

“咱们齐心协力,帮农民兄弟把日子过好一点,也算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了。”

“……”

有老何出面支持,桃源计划顺利过关,进入执行阶段。

散会后罗辉直接带着傅桃和五个隶属于TT总部的新品中层管理人员,驾车开始考察该项目的投资地点。

钱有点少。

听起来每个项目点可以投八个亿,好像很大一笔钱的样子。

实际上,真正按照网红旅游项目的规格去打造桃源项目,八个亿也就够投一个村。

镇都不敢投。

罗辉的格言是“要嘛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洒胡椒面的面子工程坚决不搞。

所以,对上车带路的白银区BOSS解释得很清楚:“狄叔,咱最好找个小一点的自然村,八个亿砸下去能天翻地覆的那种。”

“千万别找大的。”

“地盘大,人口规模大,需要的资金也大。”

“我怕八个亿砸下去什么都干不了。”

白银区靠着黄河。

水资源充沛,再加上有没落的矿区支撑,在三县两区里属于小日子过的比较滋润的那个。

乡村建设也普遍高其他四个小兄弟一头,看上去有几分小康水平的模样。

主要还是距离金城近。

沿河农民随便种点蔬菜、稻米什么的可以脱贫致富。

老狄对桃源计划也并不上心,只是碍于大税源的面子,不得不亲自陪同考察。

更乐意顺水推舟:“小罗同志,项目投资方向我替你考虑好了,就四龙镇的几个村子里挑个吧。”

“嗯,四龙镇我听过大概有一万人,好像山里没矿,人都住在河边?”

“命不好,那么大的山里除了石头啥都没有。草皮也不多,羊群都不大。”

“听说水稻很好吃?”

“烂河滩里庄稼长势好。水稻品质跟东北有得一拼,就是机械化程度不够,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也不晓得买点机械设备好好种地。”

“您是县太爷,高高在上的考虑的都是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可是,您有没有考虑过,年轻人为啥宁可跑出去打工也不种地?”

“罗总心里有气啊!”

“当然有气,一斤精米收购价才一块钱,谁种谁傻X!”

“咦,你家也是农民?”

“我家有地,却没种过,不划算,送给别人种了。只要他们帮忙交公粮就行。”

“区里也考虑过搞个黄河稻米品牌,可是……咱的产量不允许啊。就巴掌大点地方能种稻米,算上河对岸的靖远,年产稻米也不超过八千吨,搞不起品牌。”

“去看看吧。”

罗辉大致有了思路,索性不再啰嗦,扭头看着窗外的风景,琢磨着是不是该搞个稻米品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