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已是初冬时节,天气早已转冷,虽未下雪,却已结霜。

然汴梁开封,依旧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午辰时末刻,也就是早上九点钟的时候,赵骏等宰相正在办公,他们都各自看着分管部门这几天上报过来的文件。

屋内大门紧闭,窗子只开了一条缝,屋子里的布局早就有了新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供暖桌。

这种桌子是普通的八仙桌,又有点像麻将桌,区别在于它是全钢铁制作,并且上面有一个盖,打开之后可以放入燃烧的蜂窝煤。

而且下面还有一根钢铁管道连接着室外,让一氧化碳排到室外去,防止煤气中毒的事情发生。

这种供暖桌制造并不难,难的是里面的蜂窝煤,但赵祯找到了蜂窝煤的配方,朝廷又在郊外建设蜂窝煤厂之后,供暖桌和煤炉便逐渐流行起来。

此刻一堆老头们围坐在这铁桌边说着最近几天的公务。

“这是今年各院新进进士的实习报告,这个叫冯京的不愧是状元,还是三元及第,在税务部观政,表现还是不错的,拿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个叫贾黯的也不错,就是性格有点刚直,被点评为榜眼,不然若是在平常年份,应该也是状元之才啊。”

“比较优秀的挑出来,明年年初磨勘的时候,就先让他们去各地担任县令,看看政绩吧。实习期间表现好,不代表在地方上表现就好,还是要磨砺一下。”

赵骏埋在公文里,头也不抬地说道。

最近几年虽然科举进士依旧是含金量最高的官场入场券,但从后年开始,他就打算正式开始纳入一定的物理和生物知识。

儒家经书不会教你当官的道理,数理化也不会。可官员必须什么都懂点,基本的理科知识还是要有。

否则的话思想不能开拓,就可能出现那种保守派抵制科学,视科学为奇技淫巧的现象,沉浸在以前的落后思想里出不来。

所以最近这两年的科举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件事,不得不提前参加科举。比如冯京历史上是庆历八年,贾黯历史上是庆历六年,现在都提前科举了。

不过他们的水平还是够硬,分别包揽了状元和榜眼,显然也没有辱没他们在历史上的能力。

“汉龙,这是今天工商部上的劄子,你看看。”

旁边的晏殊把公文递到赵骏旁边。

赵骏接过来扫了几眼,笑道:“果然还是得利益催动,商人们才会纷纷跟着走啊。”

“也是汉龙这一招确实灵,现在全城到处都在动工,开拓河渠的开拓河渠,新修房屋的新修房屋,那些商人们见了,自然也会来问问。”

李迪停下手中的文书,扭过头不着痕迹地拍了个马匹。

“钢筋水泥造的房子还是更加坚固,虽然不一定美观,可在防火上比木屋强太多。这汴梁要是出一场大火,不知道死多少人哦。”

“不错,我若是商人们也想问问这房子该怎么造。商人都是逐利的,有新鲜玩意儿出现,他们也会跟风。”

“这是不是汉龙说的那样,朝廷先做出表率,那么手握资本的那些人,也会闻风而至?”

吕夷简、王曾等几個人纷纷说着。

赵骏点点头笑道:“是,资本就是这样。只要明年放出风去,说以后朝廷会大量收购钢筋水泥来修筑河堤、城墙,要不了多久,钢铁厂、水泥厂和砖瓦厂就会到处遍布。”

“这种事情果然还是要有国家的引导才行。”

众人纷纷称赞。

以前他们还不能理解,汴梁没有合适的铁矿、煤矿、石灰石矿。

黏土矿倒是有,但要想造钢铁和水泥,每次都必须从外地运来,费时费力,硬要建厂子做什么。

直到现在他们才明白赵骏的深谋远虑。

厂子建好之后,刚好朝廷为了解决日益高涨的房价,需要大量建造公房,于是一栋栋类似于筒子楼的廉租房拔地而起。

又恰好汴梁人口暴增,城市开始对外扩张,城外的郊区也渐渐纳入到城市体系范围,就更需要大量建设。

结果就是建好的钢铁厂和水泥厂派上了用途,光修建官邸、建造官员宿舍、翻修宫殿等等,就用掉了汴梁水泥厂和钢铁厂的全部产能,同时还养活了几家砖瓦厂。

商人们一看,这钢铁厂和水泥厂好像蛮赚钱的,就有不少与官员熟稔的大商人来询问。包括工商部扶持的那几个巨头大贾,也都想过来掺和一脚。

赵骏自然是明白光靠朝廷肯定是不能那么快把工业体系建设出来,还得依靠资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那就刚刚好,今年年底,咱们拟定一份关于推动民间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厂、砖厂的建设章程文件出来,让工商部那边多组织国内的大商人谈谈,在各地主要城市建立起一定工业体系。”

赵骏想了想说到:“比如成都、广州、浙江、大名府、河南府、应天府之类的地方。还有让自然资源部那边实地考察一下,有没有离运河较近,资源充足之地。”

“嗯,这事我会去留意。”

晏殊负责与工商部那边对接,所以点点头表示明白。

赵骏又扭头看向吕夷简道:“老吕,各地御史司和路州县的公文报告怎么样了?年底能够统计好吗?”

“这方面的数据还在统计当中,不过京畿路的人口已经普查出来了,你要不要看看?”

吕夷简抬起头说到。

“看看吧。”

“给。”

“新增了多少人口?”

赵骏一边接过来一边随口问了一句。

“两万一千六百四十二户。”

“嚯。”

赵骏手一抖,差点没把公文给掉地上。

史料记载,宋仁宗宝元年间人口为1017万户,其中男丁人口达到了2059.53万人。

按照一户平均五口来计算,总人数大概在五千万左右,到宋仁宗末期,人口才增长到了1246万户,男丁人口2642万人。

但这显然只是记录了一个大概数字,因为古代不仅户籍资料难以统计,还有很多不想纳税的黑户,所以这个数字基本上只供参考,实际数字绝对不止这么多。

最典型的就是一户人家远不止五人。

宋代禁止父母在的时候分家,如果父母都没有离世或者还有一人在世,那么兄弟之间就必须继续待在户口本上。

哪怕几个兄弟都各自娶了老婆,生了子女,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即便是这个家族有十几二十人,只要父母还在,那他们便依旧算一户,而不是各自分出几户小家庭。

另外男丁人数统计也有一定迷惑性,因为宋朝人口统计很多方面都是参考的纳税人的人数来做的统计。

而宋代只会统计15岁到60岁之间交丁税的成年男子。

当时15岁以前是不用交丁口税的,15岁以后才开始交,所以宋代就有“15成丁”的说法。而60岁就为老,老人也不需要交,自然就不会存在于纳税统计上。

甚至家中如果有一个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年满三十无子、父母年老无人赡养等原因都可以免除丁税,以此就不需要被税务记录在案。

因此综合种种,很容易得出,在这些官方统计之下,还隐藏着庞大没有被统计进来的人口。

庆历二年的时候,赵骏让统计部和户部一起联合做了以此人口普查,当时朝廷出台新的政策,已经比较利于人口出现,所以那个时候普查结果就已经有1200万户,总人口约7000多万。

但赵骏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年摊丁入亩之后,光一个京畿路就忽然冒出两万多户,也就是十多万人出来。按照这个比例放在全国,得不知道冒出多少人哦。

“京畿路不大,之前的人口统计也才180多万人,主要人口也多聚集在汴梁。天子脚下,居然有这么多黑户隐藏,让人意想不到啊。”

赵骏感慨了一句,随后看向众人笑道:“不过这也说明了咱们大宋的人口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预计这次人口普查之后,全国即便没有一亿,至少也有八九千万了。”

“这说明了什么?”

说着他把手中刚刚扫视过的公文放在桌案上,对众人说道:“这说明了大宋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一到位,咱们就能立马开干了。”

“多久才能造出火车和轮船?”

吕夷简问出了他关心的事情,他一直想看一看不用人力就能驱动的机器。

赵骏想了想道:“明年应该可以做出个样板了吧。”

“什么样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