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转着脑袋看了一圈,店里的物件以瓷器为主,几乎占了小一半,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杂项。
古钱币、玉器、字画、陶器、铜器,以及其他杂项。
对,文物商店也有字画,不过与荣宝斋有所区别,荣宝斋主营近现代字画,商品还是以文房四宝为主,兼营其他文玩杂项,而文物商店的字画,基本上都是古画。陈凡看过一圈之后,心里很快有了决断。
他撇开民窑不去看,在其他柜台前慢慢走过,同时对着一开始的那位营业员说道,“这个、这个、这个、这个……帮我挑出来。”
拿出十几件东西,陈凡再将手指了一圈,“这些不要。剩下的,全要。”
店里五个营业员齐齐一愣,都直愣愣地看着他。
老同志终究是老同志,最先反应过来,瞪着他问道,“你是说,都要?”
陈凡搓搓手,笑着说道,“民窑那一堆不要,挑出来的那十几件不要,其他的都要,麻烦您给算算,需要多少钱。”
老同志倒抽一口凉气,捏了捏下巴,“小同志,你没开玩笑?”
陈凡扭头看着周亚丽,“带了多少钱?”
周亚丽都不用清点,正色说道,“我这里有十万美元,我爸那里还有五万,够么?”
说着便从包里拿出钱包,又抽出厚厚的一叠旅行支票。
陈凡看向老同志,“十五万美元,够么?”
老同志看着熟悉的旅行支票,心肝儿直打颤。
他也算见过世面的,有外宾领导来逛的时候,也有人一口气拿出上万美元扫货。
可是十五万美元?
这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店里的货不够啊。
喘了几口气,终于缓过神来,他赶紧说道,“几位请稍等,我去请经理出面。”
不一会儿,商店经理快步走了出来,再次询问要买这么多钱的古董之后,又确认了客人确实有钱付账,他二话不说,便招呼店里的五个人开始清点。
其实很好算,店里的物品都是有清单的,每次进多少、出多少,也有记录在案,只需要去除掉陈凡不要的,计算剩下的就可以。
两个人清点,两个人打算盘,还有一个人在做记录。
一个小时不到,所有物品都盘点完毕。
经理将誊抄好的物品清单送到陈凡面前,“同志请看,这里一共有578件古玩,其中瓷器298件、陶器62件、字画27幅、玉器60件、其他古钱币、铜器等杂项,合计131件。
这些东西价格有高有低、各不相同,最贵的是一幅明代画轴,价值2600元,最便宜的古钱币,仅需两元一枚,当然也有珍品,要上百元。
578件物品,价值总计138720元,当前兑美元的汇率是1.5771,所以合计87958.9美元。”
周亚丽在旁边轻声嘀咕,“8万8千美元不到,买这么多古董,好像还挺划算。”
而刘娟和马岚则两眼发直、脑子一片空白。
就这么一会儿,十几万的钱就出去啦?
经理说完之后,将清单递给陈凡,“您再亲自清点。”
陈凡也不马虎,手里捧着清单,对着整理出来的物品清点。
一刻钟不到,他转身笑道,“不错,丝毫不差。”
不得不说,到底是文物商店,品种确实齐全。
虽说这里没有国宝级的宝贝,可覆盖面够广,上到三国时期、下到民国近代,正好适合陈凡这种有研究、收藏需要的人。
至于说未来这里的随便一件东西、都是以“万”来作为定价单位,陈凡倒是不怎么在意。
他又没打算卖小钱钱,……咳咳,虽然价值多少亿的东西看着也挺爽的,可又当不了钱用,收着看看就好。
这边几个年轻人忙着给物品打包,什么废报纸、稻草梗等防撞物料都是现成的,再弄个大箱子一起往里装就行,比单独打包方便多了。
旁边陈凡则由经理陪着闲聊。
经理好奇地问道,“你们买这么多文物,是运回美国?”
周亚丽摆摆手,一本正经地说道,“啊,对,带回去的。”
陈凡在一旁微笑不语,小表姐还不错,知道说场面话了嘛。
带是带不走的,也不会带。回去就放地下室,等在阁楼摆上博古架,都统统摆上去。
之后再多买几次,把上下五千年的东西都凑齐,按照时间排个序,看着就挺爽。
咱不跟马啊、王啊之类的人比收藏,没那个必要,就自己收着玩。
回头等宁郡王府修缮完毕,再把那里面也都摆上,也就差不多了。
跟周亚丽聊了几句,满足了一点好奇心之后,经理又对着陈凡问道,“同志,你不要民窑我能理解,民窑精品极少,小店暂时没有,而古玩这东西,谁都想要精品,只不过,……”
他说着指了指被陈凡挑出来的那十几件东西,不解地问道,“那些为什么不要呢?”
陈凡看了一眼,笑道,“哦,那里面有几件重复了,过于相似,品相又稍微差了一筹,所以不要。至于角落里单独放的那三件。”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看不准,就不要了。”
至于民窑,确实也有不少珍贵的精品,有些民窑瓷器的价格,比官窑还要高,那就像顾景舟的紫砂壶一样,要看制作的大师是哪一位。
可惜这里没有,否则他也不会落下、一件都不要。
看不准?
经理闻言顿时脸色一变,深深看了一眼陈凡,谈兴一下子散了个精光,随即对着那位老同志招招手,走过去拿起瓷瓶观看。
两人对着三只瓷瓶,小声讨论着什么。
陈凡则在一旁坐着,喝着经理叫人泡的茶,静静等着他们装箱。
过了好一会儿,经理才走过来,却对那三只瓷瓶绝口不提,只是满脸笑容地说道,“同志好眼力,不知是在哪家单位工作?”
陈凡笑了笑,“江南省作协。”
经理微微一愣,江南省作协?
再看看他大约二十来岁的样子,不禁皱眉思索。
他突然想到前两天听到的一个消息,当即小声问道,“客人可是陈凡?”
陈凡笑着轻轻点头,“见笑了,正是鄙人。”
验证了心里的猜想,经理不禁呼出一口长气,感叹地说道,“原来真是陈作家。我听几位老友谈论,陈作家拜师徐先生,学习历史、文学,之后先在江南省博物馆学习鉴定文物,前几天又去了国家博物馆,短短两天时间,便将馆内珍藏摸透。
本来还以为他们说的过于夸张,今日一见,才知道所言非虚,闻名不如见面啊!”
重新认识之后,经理又热情了三分,主动说起京城古玩界的不少八卦,都是圈外人不容易得知的。
聊了好一阵子,等所有物品打包装箱,经理又安排了一辆卡车送货,才与陈凡几人作别,看着两辆车一前一后离去。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