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徐盛的谈话中裴远探得了江东军事的大体方向,也就是周瑜给孙策的制定的‘二分天下’之策。
不过这个方案存在一个漏洞,或者说没有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放在率先攻占的计划中。
守江必守淮。
历史证明,凡是只想凭借长江天堑拒守,偏安一隅的政权最后都被北方势力所灭。
而守淮并非守住淮河,而是指守住江淮间南北通道的重要节点,具体来说就是襄阳,合肥,淮阴三处要地。
长江绵延几千里,且中下游水量充沛,流速缓慢,对于不擅水军的势力来说还可以说是天险,但一旦北方军队获得水军加持,如降服刘表水军的曹操,则立刻化天堑为通途,可择数千里之任何一处,浮江而渡,如何防备?
再以长江为依托,顺流而下,粮草,兵马供应不绝,又如何图存?这就为什么襄阳城在时南宋尚能坚守,襄阳城破,则须臾而亡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能在淮河流域占据要点,震慑周边,身后又有长江流域作为纵深,便能进退可图。
因为古代南北联系的交通干线有三条。
东线,由徐州南下,经淮泗口入邗沟,过淮阴、高邮,经广陵渡过长江。
中线,自开封延鸿沟南下,过淮阳,延颖水入淮河,经淝水,过寿春合肥,从濡须口入长江。
西线,从洛阳南下,过叶城、南阳,经襄阳入汉江,顺流而下入长江。
也就是说只要能守住襄阳、合肥、淮阴等地,便可阻挡北军南下,同样大江以南若要反攻中原也需要从这三地进攻。
三处地域皆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且又因为水域发达南北要道,所以非常利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若能得其一处足可作为刘备军撤离汝南之后新的根据地。
“江夏往东是庐江,那是孙策的地盘……”徐庶觉着裴远说的往东发展应该不是指江东一带。
前脚跟人结盟对付黄祖,后脚就去攻打人家的地盘,这撕毁盟约的做法跟刘备的仁义之名相悖,不可能同意。
而且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来看还不如孙策,更何况是要主动进攻,胜算更不大。
“难道不是江东,而是……”
跟徐庶猜想的一样,裴远告诉众人等打下江夏后可再去攻占九江郡。
九江郡属于扬州北,那里原本是袁术的地盘,历史上曹操攻陷此地后忙于跟袁绍开战无暇过问,便以朝廷之名委派严象为扬州刺史前去治理,可是严象上任的路上被孙策截杀。
后来又派刘馥前去上任,刘馥此人颇有能力,他到任后见寿春城破败,便开始营造新州治合肥,军事上多筑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等作为作战防御准备。
民生上加强巡逻,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