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在永乐大帝复生之前,远在辽东的盛京之中,对于中原混乱之事早已知晓,故而正商讨发兵之事。
诺大的奉天宫,是清代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朝的宫殿。
全宫分为三路,中路为大内宫殿,依中轴布置了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
是时,大清睿亲王、摄政王、九王爷多尔衮一身正白旗甲胄,坐于朝堂之中。
小皇帝、两黄旗名义上的旗主福临却是心惊胆战的坐在御座之上,目光不断看向在自己身旁的叔父多尔衮,尽显畏惧之色。
原来在崇祯十六年,也就是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时,清太宗皇太极猝然病死于宫中。
由于他在此前没有明确地指定继承人,满洲贵族集团立刻陷于一片混乱之中,然而很快就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权力集团。
一个以两白旗和镶红旗极力拥戴的睿亲王多尔衮为中心,另一个以两黄旗和正蓝旗极力拥戴的肃亲王豪格为中心。
两边的实力几乎不相上下,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最终,多尔衮打破僵局,表示要立皇九子福临,由他和郑亲王辅政。
这個折衷的方案陆续被大家接纳,因为它一方面满足了两黄旗大臣以死相拼拥立皇子的强烈愿望(对两黄旗大臣来说只要立皇子就行,无所谓哪一个,因为这样两黄旗就仍是天子自将之旗,地位显赫),另一方面多尔衮可以借此排除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皇长子豪格。
同时,对于多尔衮来说,面对刀剑相逼的两黄旗大臣,他虽然被迫放弃了争位的要求,但争取了已有支持豪格倾向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从而稳定了局面。
而多尔衮之所以选择皇九子福临,这是当时局势的发展、各派势力的均衡、满州的制度以及多尔衮精妙策划的结
果。首先多尔衮提出选皇子,但并不同意选豪格。
他做辅政王的目的是控制皇帝,独揽大权,使自己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因此决不能选择年龄较大者继立为帝,因为如果那样他根本没有理由提出设立辅政王,即使勉强设立了,也不能长时间辅政.这对于他来说当然是无利可图的。
其次满族极重嫡庶之别,所以新皇的母亲必须是地位较高的五宫正妃。
福临的生母庄妃,也就是世俗中所传的大玉儿,在五宫正妃中最为年轻,且又貌美动人,聪明伶俐,极善于体察皇太极的心意,因此很得皇太极宠爱。
如此,庄妃之子福临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提出由他来继嗣应该是符合先帝心愿的,诸王自然无话可说。
福临在当时被选中,绝不是偶然的机遇,或是凭多尔衮信口道来,而是当时诸多的客观因素决定的。
所以,此时的多尔衮,可以说的上是大清朝真正的皇帝,而御座上的那个顺治,也只能看着多尔衮脸色行事而已。
即使此时各旗旗主、固山额真皆在此地,那镶黄旗三等甲喇章京:索尼,揭必隆、正黄旗护军统领、大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就护卫在小福临身旁,但这些人虽实为两黄旗统领,也难以掩盖多尔衮的嚣张气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