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对策

英额尔岱听了,再次确认道:“对,他们最喜欢的是各种毛皮,特别是貂皮什么的,最是喜欢了,愿意用这个自生火铳换,说只要我们愿意,他们可以长久和我们做买卖。”

满清口中的西夷,就是沙俄远东殖民者,因为欧洲那边的毛皮是高价,所以他们在远东殖民的过程中,最喜欢的就是毛皮了。

此时,多尔衮听了,立刻欢喜地说道:“这个好啊,八旗各部手中有的毛皮都献上来,回头换到了这等自生火铳,也是按照献上的毛皮多少分配。另外,传旨草原各部,让他们进贡各类毛皮。”

对于他们来说,毛皮反而不是问题,多尔衮一声令下,就能筹集很多毛皮了。

此时,他是高兴了,但是英额尔岱却是补充说道:“主子,他们事先不知道此事,因此最多和我们交换二十把这等自生火铳,还是他们用过的。下一次交换的话,要等他们从国内运回新的自生火铳才行,估计要一年多时间。”

一听这话,多铎就忍不住开口道:“才二十把旧的,那有个什么用?”

多尔衮明白情况之后,也是眉头一皱道:“新旧倒是无所谓,只要能用就成。但是只有二十把,数量上确实少了一点。”

济尔哈朗听了,便问道:“这个自生火铳,我们能仿造么?”

多尔衮打量了下手中的自生火铳,最终摇摇头说道:“我们原本熟练的火器匠人都是出自孔有德所部,前两年就被换回去了。朝鲜人中倒是有一些,但是恐怕也仿造不出如此精良的火器,要不然,我们也不用向倭国购买大量的鸟铳了!”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要说手艺之精湛,确实是汉人为最啊!”

多尔衮说着,转头看向英额尔岱问道:“那些西夷人呢?朕要亲自和他们商谈,就算等一年时间也无所谓,但是下一次买卖的时候,必须要更多的自生火铳才行!”

英额尔岱听了,稍微犹豫了下,然后才回答道:“主子,那些西夷确实有说过,说如果我大清能先把多一些的毛皮给他们,那他们回去之后卖掉毛皮,就能买更多的自生火铳运过来。但是奴才感觉,西夷都不可信,就怕给了毛皮之后,他们就一去不回了。”

多尔衮一听他的话,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怕什么?给!顺便再给他们说明便是,大清的毛皮,多得是,以此诱惑,就不怕他们不来!”

说话果断,语气坚决,不得不说,他也算是有魄力的!

济尔哈朗听了,也是点头附和道:“没错,这些西夷既然不远万里前来我大清,明显是贪财的。只要他们贪财,又不是只有一个人,知道能获得更大的好处,一个人可能不来,但是一群人中,就不可能都不来!”

听到他们的话,英额尔岱露出钦佩的表情,当即遵旨。

这个事情才安排下去之后,崇政殿内正准备说下一个事情时,却又有黄马褂通报,献上了一份文书,说是蒙古转呈过来有关关内的消息。

对于关内的情况,这些满清的亲王贝勒都是非常关心的。因此,他们立刻一个个都盯着马上拆文书观看的多尔衮。

然后,他们发现,多尔衮的表情有点古怪,既不是开心,也不是担心,似乎是两者兼有之。

于是,多铎就忍不住问道:“关内的情况如何?”

多尔衮此时已经看完,便抬头看了看他,然后又看向其他人说道:“那个流贼李自成的地盘,都向明国朝廷投降了。据说他本人领着残部逃到了云贵地区。如今明国皇帝又去亲征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表情严峻地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内的战乱,怕是会被明国皇帝给平定了!”

这个消息,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豪格听了,马上说道:“那还等什么,总不可能等到明国皇帝把那些乱贼都杀了我们再进关吧?赶紧攻进去,就像以前一样,让明国皇帝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如此才对我大清最为有利!”

虽然豪格性格有点粗暴,但是基本的道理显然是知道的。

但是,多尔衮却是摇头说道:“几年前的明国,还是内忧外患,眼见都要改朝换代,结果从不出京师的皇帝却亲自领兵出征,竟然能扭转乾坤。不得不说,明国唯一可虑者,乃明国皇帝一人也。如今明国皇帝远征云贵,确实是我大清出兵的好机会。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出多少兵马合适,远征关内,又要备多少粮草物资?如今可不比以往,只要路上花销就可以,到国内抢了便能补充的!”

他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其实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粮草问题。

辽东苦寒,满清虽然夺得朝鲜,获得了大量粮田,还有上千万的人口,但是与此同时,也是多了上千万张嘴。满清的粮食,本身就不够用,先紧着满清本族人用,因此饿死了一些朝鲜人。

灭国之战后,不休养生息一些年,那肯定是不可能缓过来的。如今要仓促对明国开战,这粮食就是个问题。

一如多尔衮所说,如果说和以前一样,满清兵有个五六万人马就成,入关之后,就能攻城略地得到粮草物资的补给,那就没问题,辽东这边至少出少量的粮食,任何时候凑凑就能凑起来。

可如今,因为上一次入关却大败而回,这一次让满清少于上一次的兵力入关,他们谁有这个底气?

也因为上一次的战败,让他们都没有了信心能在入关之后就可以攻城略地,补充粮草物资。

这么一来,入关的兵力估计要二十万左右,粮草物资的准备,对于满清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