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三郎则是拉着一牛车的礼物,开始挨家挨户的回礼。

当然这都是些不重要的人家,重要的,还是要顾知林带自己去。

赵铁山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他回来了,家里的吃食生意,就交还到了他的手里。

虽然家里忙,但是糕点凉皮的供货不能断了。

家里的杂物照旧交给了小豆子几个。

连着两天,一整个村子都忙坏了。

若是往年这个时候,秋种的麦子早都收过了。

可今年夏秋大旱,秋种开始的也晚,正赶上收获前最要紧的时节。

村里人又要忙冬收,又要忙着帮顾知林置办酒席,在祠堂竖立碑文,忙的不可开交。

头天下午开始,村里便都行动起来了。

有般桌子的,有搬板凳的,椅子的。

路上人不少。

连带着李家祖宅的院子里,也很是热闹。

有不少人在洗碗洗盘子。

围墙旁边还有一箩筐一箩筐的蔬菜,等着被清洗。

旁边还关了许多长成的鸡鸭嘎嘎乱叫。

院子外头的空地上,一群汉子控制着三头猪,李猎户手起刀落,大肥猪的惨叫声响彻整个村子。

加上鸡鸭一叫,在伴着周围村民说话的声音,声音不大点,都没人听到在说什么。

家里的请帖都送完了。

前几天冯香莲带着儿子去了县城。

凉皮的生意和蛋糕的生意,有汤大婆娘带着大女儿和冯香莲母子,也不会耽误了。

汤书也跟来了大峪沟村,在李家小院子里守着李二妞这个孕妇和奶娃娃小团子。

因着家里实在住不下,许温酒干脆把祖宅收拾了,将两个女婿,儿子,还有汤大父子都赶去了祖宅住着。

家里就剩下母女四人,汤书,还有苏家借来的老嬷嬷,忙活着七零八碎的琐事。

此时,赵铁山正带着自个的秀才姐夫和小舅子,在祖宅后院靠墙的位置垒灶台。

这样的临时灶台用一段时间酒会塌,他们也就是明天用一天而已。

并不讲究美观。

这样一来,灶台弄起来也非常方便快捷。

许温酒过去时,几个灶台的雏形已经出来了。

她数了一下,足有是个灶台。

长长的一排,看着就有些夸张。

“铁山,怎么农这么多灶台?”

赵铁山把手里拿着的石头块往灶台围墙上一搭,用肩膀上的汗巾擦了一把脸,才回道:

“村长叔说这样上菜快,明天来的人肯定多,到时候让人家等也不好。”

“行。”

许温酒转悠了一圈,找到村长:

“村长叔,明天谁掌厨?要不要多请几个来?”

村长忙的脚不沾地,头也不回:

“你伯娘已经找好人了,你就别操心了,赶紧忙家里的事去。”

“好。”

许温酒应了一声,扭头出了院子。

仓促吃过夜饭,为着第二天的酒席,夜里的烛火又燃了许久。

知道第二天要用的东西都收拾好,确认没了疏漏,村里这才静了下来。

这天,整个村子都晚睡了。

但起来的,却都比平时要早。

卯时未至,村里大多人家便亮了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