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的劄子,送到福宁殿的时候,赵煦正在看书。
看的是宋处仁献的《杜工部小集》。
这是唐代宗时的润州刺史樊晃搜集的民间流传杜甫诗篇所编。
是历代杜甫诗集之祖!
可惜的是,现代人已无缘目睹这一瑰宝。
而宋处仁家里所藏的这一版《杜工部小集》,格外珍贵。
其虽非原版,是由五代残卷抄录而来,但抄录它的人,却是大宋名臣王洙王原叔。
这位可是,大宋第一杜甫迷弟。
其所编修的《杜工部集》,流传到了现代,是公认的杜甫诗集之祖。
不止如此,王洙还是大书法家。
号称北宋第一隶书大家!
他所写的范仲淹神道碑,数百年后,依然屹立在洛阳伊川的范园之中,是无数隶书爱好者的打卡之地。
而在王洙所抄录的这部《杜工部小集》中,至少有三十首杜诗,是在现代已经失传、逸散的。
后人已经永远无法看到它们了。
而在如今,它们依然存世,但,却被束缚在宋家的书架上。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在,赵煦手中,现在有着《汴京义报》这个工具。
所以,他已经命汴京义报,逐期刊载唐代的李杜等诗人的诗篇。
这也是他让宋处仁,献书的缘故。
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嘛!
赵煦正看着杜甫的诗篇,沉浸在杜诗描绘的世界中。
冯景悄然来到他身后:“大家,申国公递了劄子,乞陛见。”
“哦!”赵煦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
“吕相公来的倒是挺快!”赵煦说着:“且将吕相公,请到东阁静室!”
“我随后便到!”
说着,赵煦就走向寝殿,命文熏娘为他准备沐浴。
召见宰相,尽管是私下场合。
却也需要在细节上给与足够尊重!
而最廉价,也最让人舒服的方式,莫过于洗个澡,换身新衣裳了。
……
吕公著在冯景的引领下,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东阁静室内。
门口矗立着的御龙直卫兵,笔直而沉默。
燕达之子燕援的身影,在帷幕内若隐若现。
和传说中一样,这静室的内侧墙壁,开有门户。
据说,这是当今即位后,特意命人开凿的。
传说,是某日少主读书,看到北齐高澄的下场,心有戚戚然,便命人开凿了这样一扇门户。
而宫中御厨,皆得以特旨可在宫外经营吃食店,据说也是由此而来。
所以,传说宫中的御厨们,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拜一拜高澄。
在门口驻留了一刻钟后,一个熟悉的身影,便从静室另一侧的门户中走了进来,来到了那帷幕内坐下来,于是,有人将帷幕升起,好方便君臣相见。
吕公著看的仔细,官家方才是沐浴过了的,发鬓还有些湿意,身上的常服,也是特意换的新的,隐约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想必是熏过香的。
这让吕公著有些感动!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这是士大夫们的朴素价值观。
何况他家世受国恩!
于是,吕公著微微躬身行礼:“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臣公著,恭问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坐下来,看向吕公著,吩咐着左右:“来人,快给相公赐座、赐茶!”
吕公著连忙谢恩。
冯景则已经搬来了一条椅子,放到了吕公著身后,又带人奉上煮好的茶汤。
吕公著再拜谢恩后,坐了下来,然后端起奉来的茶汤,礼貌性的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盏。
赵煦等吕公著放下茶盏,就问道:“相公今日特意递劄子求见,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吕公著连忙答道:“圣明无过陛下。”
“可是天旱不雨,民间有所骚动?”赵煦明知故问着。
听到官家提起旱情,吕公著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咽下去——没办法,当下的旱情,已经影响了包括京畿、京西在内的十几个州郡,受灾人口超过百万。
崔台符、杨汲两人的任免问题,在旱灾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吕公著只好答道:“奏知陛下,今旱情危急,臣为左相,领率天下……”
“此诚臣之德薄,故臣乞陛下降诏罢臣相位,以纾旱情,以谢天下!”
说着,吕公著就起身,俯首而拜。
赵煦赶紧让冯景上前,扶起吕公著,道:“天旱不雨,乃朕不修德行仁,以至上苍降罚,与相公何干?”
虽然说,不管是吕公著也好,还是赵煦也罢,都不信董仲舒那一套。
但,架不住民间相信的人多啊。
特别是农村的农民!
他们就信这一套!
“何况,前时相公,已上行仁修德十事,朕阅之,深以为然,已命有司施行!”赵煦说道:“想来,待诸般条贯施行之时,上苍必降甘霖,以泽苍生!”
对于天灾,大宋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打法。
这套打法既能忽悠老百姓,又能缓解社会矛盾,还能多少让底层有些希望。
其名字一般叫xx十事、八事。
其一般以释放轻罪刑徒、减重罪犯刑期,打击盗匪与招抚盗匪并行,赈济受灾、减免税赋等等为核心。
这次,吕公著端上来的,就是全套餐。
一方面,释放各地在押轻罪犯,并减少重罪犯的刑期。
同时,命各路严肃辖区盗匪,对于那些‘谋杀、强盗杀人’等元凶,务必重拳出击。
并对一些影响比较恶劣的凶犯,勒令地方守司,务必限期擒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