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少不说,伤亡还大,军方如何愿意。
工人就别说了,为了生产物资,几乎超负荷运转,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比比皆是。市民刚才说了,流民到达,使得官府腾不出来从各地运来粮食,大多送到前线去了。
说到底,还是战争的锅。
贵勋呢?因为大夏国内人口剧增,官府不得不实行‘贵族子弟拓边计划’。
若想要完整继承爵位,必须前往各地亲王国才行,好在去往亲王国是实封,也就是直接变地主,不再是呆在国内守着空锅过日子。
在本土承袭,只能降爵承袭,而且一降就是三等。
虽说这里面条件很好,但总有相当部分贵勋子弟不愿意放弃在大夏国内的优渥生活,因此也对官府产生了不满。
士人就复杂了,既有朝廷为了战争,不断巧立名目,增加苛捐杂税,使得三十年前的一条鞭法形同虚设。
又有这些士人多来源其他身份,自诩为读书人,想要为国家寻找一条出路,并寻求表达自己的政治建议。
虽然在各州都设有州议会,省有省议会,选择当地名士担任议员。
但很显然,这些议员多数被宗室、贵勋、官吏垄断。
这让这些年随着高等学院数量增加,成为士人的人急剧飙升,其中多为中下层出身,或商人出身。
有了地位,知识、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这样他们极其不满。
与此同时,在汴京的皇宫中,大夏皇帝白涯与太子白生正坐在奢华、明亮的宫殿中,谈论着城中的乱象。
白涯今年七十岁,戴着一副金丝圆镜,拖沓在鼻梁上,鬓角便垂着两条细小珠宝串成的眼镜链,眯着眼睛,努力的看着手上的奏折。
御案下不远处,满头白发,但略显精神的白生正在也在翻阅,并不断以朱笔在上面写一个‘阅’字或‘准’。
显然,太子在帮助皇帝处理国政。
自从五十年前,有太监隔绝内外,造成了一场席卷半个大夏的动乱后。
大夏便废除了内侍参政的规矩,重新改为总理院总理军机政务,形成意见,再交由皇帝定夺。
大多时候,皇帝只需要批阅一个字即可。
毕竟总理院中的几位总理,各自负责一个部门,囊括了绝大多数的夏国衙门。
经过多次变法革新运动,大夏衙门已经十分精简,政务是政务,财政是财政,兵政是兵政,监察是监察。
由此形成了一个总理大臣,四个协理大臣,相互制约、合作的总理院。
虽然看似总理院接过了皇帝的很多权利,但最终的拍板权与总理、协理的任命权、刑事豁免权、调兵权,都在皇帝手中。
“看来这些年,我们光盯着小西洋与北殷洲了,忽视了国内的情况,不然何至于形成如此大的风潮。”
“缇骑司还压得住吗?需不需要调动殿前司?”
听到父皇的询问,白生摇摇头:“开封府尹适才派人来过,说还勉强压得住,就是大都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了。”
“要是照这个情况下去,恐怕最多只能撑三个月了。”
白涯略微头疼,以朱笔末端按压太阳穴:“看来,这场战争是时候要结束了。”
“太子,你准备一下,让礼部、大理寺出人,与皇家商会一同出使北俄。”
“北俄人早就不愿意与我们打下去了,多次通过哈萨克人传递消息,希望与大夏签订秘密停战协议。”
白生听后提出一点补充:“父皇,您看是不是派一位皇子一同出使,比较显得有诚意。”
“你说的很对,这样,让唐王去一趟,告诉他,买回来粮食,才是最紧要的,通过北俄,在西洲东部打开一个缺口,便可以往大夏接一条输血通道回来。”
“儿臣这就去办。”
就在白生准备起身下去办事时,殿门口突然传来一连串急促却又整齐一致的踏步声音。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