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南越速战安南顺,东南海寇荡寇船

大夏平宁二十六年六月

才驱逐前朝皇室黎明昶、黎明提兄弟,受禅登基,坐稳南越国主的李公蕴,猛地得知中原王朝以助黎朝讨逆的名义,出兵南越的消息。

当时便被吓得六魂无主,一面遣丞相陶甘沐携带厚礼,出使大夏请求天朝缓兵。

一面急调正在平定南方清化州、演州的大军北上回援。

六月十八日

南越使者乘坐商船抵达杭州,请求入贡,被夏廷拒绝。

六月二十九日

夏军自广南西路西平州攻破谅山,踏入南越国境。

七月五日

南越军被迫接战,五万越军在北江附近与两万夏军对战。

双方虽然兵力悬殊,但南越国依旧停留在唐末才从中原分出来的状态。

全国可用的精兵强将,仅有当年从唐朝继承而来的,被历代南越国主引以为心腹的禁军数千人,其余都是临时召集起来的农兵。

而此时的五万越军中,仅有千人禁军。

兵败如山倒,五万越军被夏军携带的火炮三十余门吓得当场溃散。

夏军由此进围南越重镇大罗城。

此时大罗城内仅有越军数千人。

面对上万精锐夏军的围攻,被誉为南越第二坚城,仅次于国都华闾的大罗城,仅仅坚持一日,便被夏军攻陷。

七月十三日

水军诸将吸取当年灭南汉的教训,在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便启航南下。

终于是赶在陆军之前,抵达南越都城华闾近海。

随后在船炮的掩护下,南洋水师水兵千余人,成功登陆,夺取了华闾港口,并袭取西南面对海港的水门,成功攻入华闾。

李公蕴闻得火炮声越来越近,本在与麾下武官商议如何在华闾北面的儒关布置防御,惊闻夏军已至城内。

任凭他是一个铁打的汉子,南越国内少有的豪雄。

此时也觉得憋屈、愤懑,高呼道:“此天要亡我,岂有三个月之天子乎?”

大夏平宁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

南越伪主李公蕴,携文武百官二十余人,在华闾近海的夏军战船上,向大夏提交降表,并献上南越国黄册。

七月十六日

大夏陆路主帅赵匡胤,才一脸不豫的率兵进入华闾,并接过南洋海师都督上官宇的指挥权。

八月

夏皇白汐命赵匡胤押送南越伪主李公蕴、前朝幼主黎龙乍等南越君臣百余人归国,献俘开封。

九月

南越国一行人抵达开封。

白汐先是赏赐了出征的将士,擢赵匡胤为大都督,为水军都督上官宇,两广都督段荣轩为步军都督。

原大都督柴荣恩荣老退,赐‘耀忠扩土保国功臣’名号,并加元帅衔。

针对南越一行人,先是午门斩首了伪主李公蕴及其党羽,然后封赏幼主黎龙乍为‘安南王’,赐开封府邸一座,留其常驻京师。

将原安南国划为安南路,治所宁平,属广南行省,同置安南都督府。

晋封燕王之子,长宁郡王白诚为康王,就镇安南路。

安南既定,但与之几乎一同出兵的琉州海寇却迟迟没有平定。

夏军海师五百艘战船一出现在琉州海域,初一接战,损失数十艘船便急速而逃。

因为海贼的船只几乎没有重武器,所以十分轻便,速度远胜于海师承载有十门火炮的战船。

等到夏军抵达琉州治所基隆县时,海寇们早就逃之夭夭,遁入大东洋,不知所踪。

负责征讨海寇的李明辉以为此战大胜,于是一面上书朝廷报捷,一面撤兵返回杭州军港。

正当大夏君臣都认为南方安定,海清河晏之际,东南再次出现海寇,并劫掠了广南西路的琼州岛,劫掠岛上百姓上千人。

琼州一个县,直接消失在大夏版图上。白汐十分震怒,朝堂上的文官也借机上书,弹劾李明辉冒功之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