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世界老朱在洪武十九年续写的《大诰续编》里可以得到一条数据。
“洪武十八年,造钞六百九十四万六千五百九十九锭”
按照每年六百万计算,除去十七年暂停发行宝钞,现在老朱已经发行了六千万锭左右的宝钞!
这得准备多少钞本,才能抵挡得住届时百姓们的兑银潮?
10%,20%还是30%?
要不是有苏缘来了,这大明宝钞最好的结局也许就是像元朝那样进行“变钞”了。
但老朱怎么可能会变钞呢,元朝灭亡,变钞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的!
所以这宝钞就只能这样继续烂下去,最后换回金银铜本位了。
就目前来说,没有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去收集各种经济数据,发行纸钞实在是脱离了当前社会的经济基础。
而且发行纸钞获得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统治阶级对这种利益完全忍不住。
从南宋开始发行的会子,还有元朝发行的各种钞,再到明朝的宝钞。
无一例外,最后都是急速贬值。
所以苏缘其实也不想挽救宝钞,他想实行的是银本位。
这才才符合大明目前的经济基础的货币制度。
但不挽救宝钞,那不就等于是直接掠夺百姓们的财富了吗?
而且苏缘想实行银本位,就一定是对的吗?这一点在后面会讲明白。
徐辉祖疑惑的说道,“我怎么没听说过要设钞本,还有这个中央银行是什么?”
李景隆:“你那时候应该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情。”
说完这个,李景隆问道:“苏先生,既然要设钞本,那朝廷打算设多少?”
“洪武八年起便开始发行宝钞,至今发行六千余万锭,你说该准备多少?”
苏缘没有回答,反而是报了一个数字之后反问道。
听到这个数字,沉稳的徐辉祖都震惊了。
“多少?六千余万锭?”
而李景隆也严肃起来。
“难怪短短十年,宝钞便贬值到如今这个地步。”
“那个新设的中央银行要是要准备钞本,得准备多少银两啊?”
李景隆想想都觉得这种事情完全不能办到。
苏缘看着他们两个说道:“所以才需要你们两个出海。”
李景隆疑惑,“出海对准备钞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了。”
苏缘看向李景隆,“李公子,你难道觉得你去东瀛就是为了出使的吗?”
“?”
“那还有什么目的吗?”
李景隆不解得问道,东瀛那穷乡僻壤的,他们能提供钞本?不要开玩笑了好吗。
等等,钞本?
李景隆一愣,他看向苏缘,“难道东瀛那里...”
苏缘笑起来:“李公子,看来你想到了,东瀛那里有银矿。”
“他们那里有一座山名曰石见,一年便可生产百万两白银,而且还能挖三四百年。”
“要知道明朝以前所有朝代累计下来的银两不过四亿两,也就是说这一座山的银子就顶中国数千年以来生产出来的银子的总量”
“李公子,你要是能将此山拿下归属我大明,得是多大的功劳?”
一座山顶中国数千年的银存量!
李景隆倒吸一口凉气,这确实是天大的功劳!
李景隆突然对出使东瀛没有了反感,甚至兴致勃勃!
既然有了银矿,那金矿和铜矿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之前的河南水灾由于苏缘来的比较晚,没有时间与能力去治理。
所以只能是以工代赈,让那些灾民利用水泥去修筑水坝。
除此之外就是修筑从南京到蒙古的马车轨道交通。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在元世界,距离我们边境不足一百公里处,就有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铜矿!
奥尤陶勒盖金铜矿!
经初步探测,铜储量为3110万吨、黄金储量为1328吨、白银储量为7600吨!
就这么一个项目,其规模就可以达到元世界蒙古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毫无开采难度的地表铜精矿就有数百万吨!
这么好的矿区,苏缘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呢?
而且除此之外,在这矿区附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铜矿,哈马戈泰铜金矿!
含300万吨铜,250吨黄金,虽然跟奥尤陶勒盖金铜矿相距甚远,但只要在我们的掌握之下,那心里就踏实!
而这片矿区,也会让大明的目光投向大漠,去好好的经营。
想到这,苏缘看向徐辉祖,“徐公子,让你远下西洋同样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你为大明重新开辟前往西方诸国的航线。”
“我们需要将大明的货物卖出去,赚取别国的钱财。”
“这将为大明改革税制、币制有着巨大的帮助。”
“而且皇帝也需要你和舳舻侯去开辟大明的海外飞地。”
徐辉祖闻言,郑重的点头。
虽然他不清楚开辟商路为什么跟改革税制、币制有关系。
但他身为武将勋贵,开疆扩土什么的还是明白的,干就完事了。
安抚完两人,苏缘依旧沉思。
回到苏缘想实行银本位的想法。
大明的白银货币化从成化年间开始,到嘉靖年间基本完成货币化,最后在万历年间通过“一条鞭”法,最终确立白银的本币地位。
隆庆开关到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里,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向大明,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大明有关。
明朝白银存量从明初的将近四亿两,暴涨到八亿两。
看似白银存量暴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我们那爱存钱的天性被激发了出来。
八亿多两的白银,其中有4-6亿两被达官贵族、富豪商贾们窖藏了起来。
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白银数量实际上没有那么多。
你觉得离谱?
那你想想李自成抄官员家产抄出来了多少银子。
七千万两!
这还是只是京城,还没算大明富庶的江南地区,以及那些晋商呢。
这就导致了大明权贵富商通货膨胀,平民百姓通货紧缩的怪异景象。
因为市面流通的白银也就2-4亿两,而那时的大明人口都一亿多了。
平均下来,人均也就3两银子左右。
这点银子能干什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