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戴夫那边还没消息。

李普西习惯了连轴转,索性开始写稿子。

写的时候看见了玛丽莎拉着科琳,围着剧组转圈消消食。

李普西喊了一声:“不要走太远。出去的话喊几个人一起。”

老美这边的野外危险性,没有恐怖片那么离谱。

但李普西一贯是不喜欢给风险丁点的机会。

尤其是剧组里的女性,都是年轻漂亮的白人。

科琳走过来了:“能不能配个手枪?”

李普西纳闷:“你不是没有移动携枪证吗?”

允许公民持枪。

但持枪和随身带枪有很大不同。

只是持枪证不够,只能将枪支存放在自家住所或某些特定工作场所用于防身。

要再取得移动携枪证,才能随身携带枪支。

这个又分隐蔽携枪证和公开携枪证。

各州的规定差异较大,细节会有差异,但不管哪个州,进阶的携枪证难度都比持枪证高多了。

科琳就没有:“枪都放在公寓里。”

“但得克萨斯州又不管这个。”

“我问过了,放在衣服里面就行。”

佛罗里达姑娘开始了经典异想天开:“老布什那个红脖子老屁股上台,会不会把德州传统复刻在全美?”

李普西回想了一下,摇摇头:“不可能。”

“等会我帮你借一把手枪。”

他还是相信科琳的枪术。

什么双手持枪、强手持枪、弱手持枪......

科琳的技术可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一点点从生疏变得精通!

李普西看向玛丽莎:“小梅,你需要吗?”

出生纽约布鲁克林,从小学习表演的纽约姑娘摇摇头。

别看角色是明艳御姐风,她本人其实是个164cm的甜妹,还喜欢文学。

比起枪,玛丽莎对李普西写的稿子更感兴趣:“在写影评?”

“我的副业。”

李普西嘴上谦虚:“一个普通小影评人。”

不动神色的调整了一下稿子,露出了下面的约稿信件。

玛丽莎看见了,惊讶张嘴:“洛杉矶时报?”

《洛杉矶时报》

西部最大的对开日报,发行量经常保持在100~150万份,影响与地位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利坚的第三大报。

“能让这么大的报纸约稿的都是精英,厉害。”

这种写作上的成就,得到了玛丽莎的赞美。

但反应没有李普西预想的那么热烈。

李普西挑眉,低调了一句:“跟罗杰·艾伯特、肯尼斯·图兰他们比起来不算什么。”

“你太谦虚了,对我这样的小演员来说,已经是要仰望了。”

玛丽莎忽然叹了一声:“我第二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有个影评人找上了我,给了我一个提议。”

“我拒绝了,他礼貌离开,第二天报纸上就有批判我的影评,却在里面大肆夸奖我在剧组的一个朋友。”

“后来有两年我都没有找到带台词的角色......”

对影评人有阴影,所以才没那么热烈.....李普西了然。

找不到角色这点,很难说两者有没有关系。

不过李普西倒是明白了,一个外百老汇新星为什么会在咖啡厅打工。

说起来,6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代的到来,影评行业应运而生。

进入80年代,好莱坞高速发展,影评行业也进入黄金时代。

影评商务稿也应运而出。

以李普西的经历,他刚入行的时候,普通稿最便宜写过几美刀的稿子,只能给地区城镇小报。

一个月要努力写,收入才能和洛杉矶平均工资差不多。

有上辈子底蕴在,他影评写的好,读者喜欢看,行情自然也涨势飞快。

约上了大报,稿费达到了中间层,逐渐也有电影公司发试映邀请,约他写商务稿。

从杂鱼级晋升到了商务级。

去一次试映,来回的车旅费、住宿餐饮费用都是全包。

还会根据影评人在业界的不同地位,准备各自相应的礼物。

李普西第一次被邀请,就收到了一份价值在300美刀的纪念品。

只有礼物,没有金钱关系啊!

做影评人,也是刚正不阿李普西!

只不过出门右转弯,很‘巧’的遇到临时移动收购车。

纪念品放着也是摆设,带回去还累,变卖为现金,也是非常的合情合理。

总之李普西最多的时候拿到过2000刀的高价。

只要保证相对公正,在发表前给合作公司的宣传部门审阅再发表就行。

据说A-list级大片的影评人公关,好莱坞巨头会开出超过5万美刀的预算。

这是八九十年代,电影宣发费还没有膨胀的时候。

李普西拿的是挺爽的。

再上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罗杰·艾伯特,这是影评商业化做的最成功的影评人。

罗杰·艾伯特与西斯克尔主持的《罗杰·艾伯特与西斯克尔看电影》是北美最高度商业化的点评节目之一。

商业化嘛,懂得都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