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师傅或者殿下吝啬,在钱财方面,迟忠君全然拒绝了他们的帮助。
这次来到京城,他只随身带了三十两银子。
不过也幸亏他带的多,不然当天他就只能露宿街头,而不是有地方住上这两三个月。
迟忠君刚坐进门,那原本招来的烧菜的婆子就急急忙忙的走到他面前,跟着他说道:“主家,今上午您不在时,可是好有几匹人来,说是来送你的。俺回绝了,但人家硬是将东西留下了,就在那屋里……”
那烧饭的婆子用手一指,话语很是快,还带着口音险些让他听不明白。
看着那大娘生怕自己闯了祸,战战兢兢的模样,迟忠君摆了摆手,和善的笑了笑,安抚他说道:“没事,你去烧些饭来。真是有些饿了。”
等到人走之后,他的面色才冷了下来,冷哼了一声走进刚刚那大娘指的屋子。
一进门他就见到了几个不小的箱子,箱子上还放着拜放的信笺。
迟忠君拿起纸来,快速的扫了一眼,之后轻轻的放回到原地。
这些不过如今落到他手底下的官员们送来的。
看这分量,送的还不少。虽说对他们这些京官来说,这些算不得什么。
但或许在他们眼里,迟忠君这个地方来的土包子恐怕会受宠若惊,喜出望外吧?
迟忠君面色冷淡的走进里屋,支起屋内的窗子,坐在了那张成色不错的黄梨木椅子上。
他也不是第一天来到京城了。
这些人拜高踩低的模样他也不是第一天见。
明里,大家都是一朝为官的同僚,但谁知道人家在暗地里是如何埋汰他的?
迟忠君又不傻,他当然看出来了其中的那些端倪。
而如今,这些人送这点东西来,是来对他示好的?
不,其实是对他来示威的。
就像是对他说:瞧见没有,这么好的东西,在他们那儿,也不过是随意可以送人的。
这是恐怕是想要威慑他吧。
迟忠君冷笑了一声。对于那群蝇营狗苟、拉帮结派、庸庸碌碌的同僚们,迟忠君倒是没有半点的好印象。
这种人还是对于内斗更为擅长吧?
今天我打你一点,明天你奏我一本,似乎这才是他们这种人的日常吧?
至于忠心为君上,呵呵,这种人不再暗地里添乱,似乎就已经是万幸了吧?
对于埋汰同僚这一点,如今的他也愈发的毫无波澜,得心应手了。
他在那箱子深红色的漆面上敲了敲,箱子发出沉厚的声响。
看起来分量确实不少,迟忠君收回手,他不打算处置这些箱子。
就按分量来看,这给他的‘油水’可不少,至少分量不清。
对一个新任的朝廷三品大员如此行贿,这些人可真有几分胆子。就不怕他连夜将这件事情告到陛下那里去?
按照陛下正直的心性,少说也得命令大理寺审查一番,至少对那群人来说,降官夺职不过是只手之间的事情。
但即使是有着这样的风险,却依然敢将这些箱子摆在他面前————迟忠君微微眯起他狭长的双眼,眼中微光闪烁。
“看来想要笼络我的,可不止那群蠢货……背后到底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他的声音微忽,似乎是在和自己说话,有似是在责问着虚空之中的某人。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恍惚间,他的嘴角上扬,勾起了一丝危险的笑意。
……
景安公主马上就要过两岁的生辰。
作为现今陛下膝下唯一的子嗣,这位公主备受陛下的宠爱和朝野之间的重视。
这次的生辰宴办的极为豪华,这一点在现今颇被人诟病。
这些年边关年年征战,朝廷年年的赋税即使全部流入国库,但国内财政吃紧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而如今这个时候,陛下还要给自己的幼女大办宴席,这让朝野内外都对此事议论纷纷。
其中最为被人提起的,就是这次主办宴席的官员——正三品礼部侍郎迟大人。
在其他人的眼中,这位大人简直就是陛下的狗腿子。
自从在科举舞弊案中主事后,得到了陛下的重用。之后这个迟大人就彻底备受陛下的宠信,就连曾经在东宫就位陛下效力,跟随陛下多年的翰林院的大人们都比不上。
而陛下呢,不仅多加宠信于他,还将诸多的权利都给予他一人之手。
红衣卫也从曾经备受争议的太监崇安手上,如今流落到这位迟大人之手。
据说红衣卫也曾询问陛下缘由,但陛下就是信任于此人,就此,红衣卫这一让朝中重臣们都胆战心惊,生怕自己有把柄落到他们手上的,这一陛下直属的组织,就落入了迟忠君之手。
这对他来说,倒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他不在乎陛下为何将红衣卫交给他,红衣卫声名在外,如今倒是正好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刀。
一把指向那群庸庸碌碌的朝臣们的刀。
迟忠君笑了。
百般笼络,但终究成空。这滋味不好受吧?
他就正等着这群人气急败坏,正等着这群人怒上心头。
如此,他就可以正正当当,在白日之下,明明白白的铲除这群庸碌之辈,这群日日受着朝廷俸禄,只知道窝里斗、陷害同僚,但却半点都不做事实的人。
他们死的理所应当,就如同那终日狐假虎威,最终跌落在山中猎人布置的陷阱中的野兽一样。
迟忠君彻底的出了名了。
这次他倒是不仅是陛下的宠臣了,还是一些人口中的奸佞之臣。
有人说,他就是前朝的王素,罔顾伦理,肆意妄为。
也有人说,他如同时那唐皇的安禄山,暗地里包藏祸心,意欲推翻大夏的江山社稷。
说的什么的都有,但这一次,姜奕倒是也像足了唐明皇。
不论有多少人上谏,不论其中说的如何言之凿凿,姜奕半点都不信。
他还曾在大朝会上,贬斥众人,只因为他们集体联名上言,要姜奕给迟忠君降职入监。
这件事情在那个时期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就连在泰山隐居的姜思乐也曾有些许听闻,特地来信给他二人,询问缘由。
但都被姜奕和迟忠君两人在信中含糊了过去。
他们一个是不愿妹妹担忧;一个则是不愿意让殿下为此忧心。
二人的话相互佐证,倒是让姜思乐安心了不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