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部署问题不大,硬件部署就费时费力了。
现在可以没有什么网盘可以给金杉办公使用,更没有现成的系统可以借鉴。
专业服务器不是普通家用电脑的加强版,无论是外观还是配置都和家用电脑有着极大的差异。
金杉办公召集厂家服务器专家进行多次讨论以后,最终确定采用的服务器配置方案。
一组服务器是由两台专业服务器组成,属于机架式服务器。
可以直接安装在大型机房的设备架上。
每台服务器都拥有:
8颗双核CPU,能够支持大量的并发数据;
拥有32G的超大服务器专用内存,内存容量是目前主流家用电脑512M的64倍;
服务器自带320G的SCSI万转硬盘,在固态硬盘还没量产的年代。
SCSI硬盘就是最快、最可靠的存储介质,拥有性能好、稳定性高、可连续运行等优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价格是同等容量的家用硬盘的2倍。
服务器还专门安装高速光纤卡,连接两组SCSI磁盘阵列:
每组磁盘阵列中16块500G的SCSI硬盘,组成RAID0,单组有效容量8TB。
两组磁盘阵列是1+1备份。
这样配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压榨磁盘阵列的总吞吐率。
还有一张服务器级的千兆网卡,能够支持同时两条千兆网线。
万一网线发生故障,可以自动倒换。
服务器的电源模块采用3+1的配置,总共4个电源模块。
电源虽然是3+1配置,但是只要2个模块也能支撑服务器运行。
甚至极端情况,3个电源模块同时故障。
只剩下1个电源模块也能保障服务器在较低功耗运行,确保业务和数据安全。
磁盘阵列是单独的设备,拥有单独的双电源模块、双光纤的运营级设备的典型配置。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在两组磁盘的1+1备份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台1+1备份服务器。
实现一份数据能够存储在4块不同的物理硬盘上,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两台服务器之间的同步数据直接走直连光纤通道,达到互相备用的目的。
这样的服务器一台是55万,两组磁盘阵列10万。
每组服务器总价高达130万。
第一期采购了12组服务器,预算1600万;
另外4组IBM服务器比幻想还要贵20%,预计要650万。
云存储远远不止这2200多万的硬件投入。
大头还有服务器电费、机房托管租金,以及服务器带宽费用。
一组服务器的电费、托管租金以及代维费用,大约20多万每年,还不算太高。
500M的电信级机房骨干网带宽,服务器带宽是24小时都高负荷运转。
相当于一个车辆永不停止的高速路口,收发流量远远超出了家用宽带。
收费自然不能用家庭宽带的来比较。
各家运营商对于500M带宽的报价,都在一年80到120万不等。
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的费用还会更高一点。
一组服务器500M的带宽,宽带费高达100万/年。
16组服务器,托管和带宽费用高达1920万/年。
一年半的托管费,就超过硬件设备的费用。
这也是后世各大互联网巨头们,都要自建机房,建设自有大数据中心的原因。
把服务器放在运营商机房托管,费用实在太高了。
自建大数据中心,可以节省托管费、电费,
更重要的可以节省大量在自己服务器内部,快速完成数据的交互,提升用户感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服务器全部托管在运营商的机房。
运营商的单个机房空间有限,只能将金杉办公的托管服务器分布到各省、各地市的机房。
为了保证用户下载速度要求,文件要存储在多地的服务器上。
就像许多软件下载网站,设置了多点镜像服务器,数量多的会高达10多个。
如果采用集中式的大数据机房,硬件上就只需要一份服务器,就够了。
当然,这个要在长途数据传输足够顺畅的基础上。
说白了还是要感谢国家和运营商,在长途光缆上面的投入,
在海南家中的电脑,无论是登录到广东、还是上海、BJ,网速都是一样的快,
只有在这种高速的基础网络上,才能建设集中型的大数据机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