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涨跌一如这秋日天气,忽高忽低,但总归还是越来越低。
范阳近来闹出好几桩人命,刘和却不闻不问,既然想投机赚钱,就要做好被割韭菜的准备。
在他那个年代,炒股、金融诈骗更是举不胜举,每天天台都在排长队。
府衙之中,刘和正接待邴原,听闻一条龙来了两人,让他喜不自禁,终于吸引来名士,说明自己的招牌已经打了出去。
邴原自右北平到渔阳,再到蓟城,一路访查民情,最终才来范阳见刘和,对幽州治内许多政令赞口不绝。
二人重点探讨划分土地,安置百姓之事,刘和目前所执行的,其实是后来均田制的思路,世家大族掌控土地、人口资源,瞒报逃税,国家府库空虚。
趁着幽州破坏重建,刘和推行新政,但诸多细节他也不清楚,邴原此次实地考察,提了不少建议,补全疏漏,解决民怨。
邴原也算寒门子弟励志成长的典型人物,从小家贫,苦读求学,终于苦尽甘来,后来虽身居高位,依然清贫自守,名垂青史,一生基本圆满。
邴原这种人最为朴实憨厚,又品格忠正,刘和大为满意,当即便任其为劝农从事。
邴原拜了官职,马上便转换身份,抱拳道:“属下避乱辽东时,曾结识不少中原名士,亦收了几位门生,皆因报国无门而叹息,今主公兴复汉室,匡正朝廷,可延请委用,为国效力。”
刘和大喜道:“幽州僻远,人才凋零,吾于蓟城设黄金台,唯才是举,想必先生也已看过,有劳根矩举荐,多多益善。”
邴原叹道:“师兄学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失望于朝堂,不肯出仕,至今尚在蓟城徘徊,为主公言语所惊。”
刘和言道:“管先生大名,吾仰慕已久,其行为世表,学任人师,于浊世履洁节,已是难能可贵。听闻管先生也在辽东治学教化,从者甚多,既不愿出仕,何不就任燕京学馆,讲学化民,治理经典?”
邴原遗憾道:“师兄乃名相管仲之后,熟读《管子》,深谙治民之策,若只讲诗、书,未免大材小用,惜哉叹哉?”
刘和笑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或许管先生尚有未决之事,逼迫太甚适得其反。”
管宁这种隐士,虽在当时受人推崇,但真才实学如何,后世根本无法评判。
这就像比赛竞技里,没有上场的在观众眼里永远都是最强的,但一旦派上场,也可能不尽如人意。
所以对这种名大于实,却又脾气古怪的人,刘和并不强求,华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每逢乱世更是群星闪耀。
有人被卷入历史洪流之中,有人振臂高呼,也有人飘然于外,刘和更需要第二者。
如果诸葛亮没有出山,也绝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顶多提一句卧龙隐士而已
当然后世也有不少评论,说管宁不肯出仕,是因忠于汉室,不肯臣魏,那就互相观察观察,大家都这么忙,他现在可没时间跑去蓟城开盲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