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背景下,杨兆不得已便索性直接培养士卒具备一些基本的医学素养,毕竟他练出来的“特种兵”个个都是宝贝,可不舍得白白死了。

大部分士卒对杨兆的这些要求颇为不解,他们是兵汉,如今居然要教他们如何救人,这让他们相当错愕。

但杨兆不管那么多,强令必须教授,他们也就只能低着头学了。

至于追踪狙击,其中追踪是最好办的,夜不收本身就充当斥候的作用,别的不敢说,但究追踪能力来讲,肯定是明军中的一流。

这件事也不需要杨兆过多担心,夜不收的本事已经足够了,自然还是由王文耀来教授,王文耀确实是个出色的夜不收,他将一些追踪技巧几乎倾囊相授。

有些新颖的做法让杨兆都叹为观止,经常会将一些王文耀的做法写入《练兵小得》之中,当然杨兆还是保护版权的,在注解上都是写明了王文耀的大名。

狙击则是一个颇为麻烦的问题,因为明末的火铳,无论是声音、准头、射击后的硝烟都无法满足杨兆对于后世“狙击枪”那般的要求,这一度让杨兆陷入麻烦。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改造现有的火铳,比如给火铳加上膛线,再比如加上枪托,设计简易的消声器,但无疑都是以失败告终。

明军的火铳是仿造日本的火铳,而日本的火铳是仿造葡萄牙的果阿火绳枪,是典型的轻型火绳枪,别说是精确性了,便是威力都差强人意,经过杨兆的测试,五十步外,击中明军将军长穿的鳞甲或者布面甲都是无法穿透的。

就在杨兆为这个麻烦抓耳挠腮的时候,又是赵平戎给杨兆献了策略。

“若是火铳不行,何不用弩?”

这一句惊醒梦中人,对啊,为什么不用弩呢?虽然弩箭的准头肯定无法跟后世狙击枪相提并论,但是肯定是比这完全看脸的火绳枪来的好啊。

而且,弩也不难搞到,早在嘉靖年间,陕西就出土了一批前宋的神臂弩,当时大明官场非常高兴,认为这些东西大有用处。

由是着令兵部仿制,然后失望的发现,这玩意儿无论从成本跟威力上来讲都没法跟火铳相提并论,于是也就此作罢。

但杨兆现在训练的部队本就不需要考量成本的问题,更不是大规模正面作战,便于携带,可靠性高,五十步威力跟准头都相对足够的弩便是不二之选。

洪承畴得到杨兆的上书,倒是也不觉得有什么,陕西库存了不少仿造的弩机,杨兆要也好办,反正这东西现在边军用的极少,于是直接将囤积很久的四百多仿造的神臂弩批给了杨兆。

经过杨兆的测试,虽然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但是还是比火铳好多了。

杨兆学习后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战法,尝试着挑选出擅长使用弩机的士卒,然后教授他们爬树的技巧,使他们在粗壮茂密的树冠上隐蔽然后狙击敌方重要的目标。

几轮尝试下来,命中率还是有些感人,于是杨兆便又针对这个问题制订看《射敌要录》。

里面明确规定,射击的规则应当是优先射击着甲最华丽者,次者着披风喝令士卒者,再次者为骑马执鞭者,若是皆未索得,则不许射击。

杨兆可不愿意拿这些千挑万选的士卒去换一个普通大头兵,那可是要亏死的。

除掉装备仿造的神臂弩外,杨兆还给士卒们装备了另外一样武器,那就是“掌心雷”。

手雷这种东西在17世纪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西方所谓的掷弹兵,杨兆根据后世的记忆进行了设计,倒是并不困难,当然威力一言难尽,不过唬人还是足够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