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奕可把白有维放在替补,白有维猜想的原因没有错,丁奕可是考虑到目前球队首发阵容和替补的平衡性,以及希望在往后的比赛拿出不一样的首发,多少能够迷惑对手。

但丁奕可更关心的核心问题,白有维和主力阵容的磨合问题。

磨合并不是上场能简单配合起来不出乱子就行了,而是白有维既然要作为主力登场,就要打出最大的效益。

否则遇到真正的强队,球队的三大进攻点都无法建立起优势,等轮转阵容上去,那可就不好办了。

星辰大学几个主力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整体。

梁教练确立了以廖羽丰为核心的单核体系,可这也导致球队的战术体系极度依赖。

一旦离开廖羽丰,那就只能依靠其他球员的个人能力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廖羽丰有了周然这个帮手之后,球队就很顺利地进入到决赛圈。

梁教练更喜欢让球员自主发挥,战术上他只是制定一个方向,但具体路子要怎么走,他不会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丁奕可不知道该怪梁教练太佛系,还是感谢他没有为廖羽丰真正打造出一支成型的球队。

梁教练觉得,大学的队伍流动性强,和职业队是完全两码事,花时间去给球员制定详细的战术,是吃力不讨好。

就算这一年小玉和周然奇迹般和好,他们之间可以制定一套战术配合的套路,但明年小玉毕业,如果后面没有小玉的替代者,那这个套路就直接废掉了。

那倒不如就让球员们自己发挥,不要干预他们在赛场上打出自己风格,毕竟全国大赛对于一些高校球员来说,只不过是通往职业赛场的一个跳板。

如果梁教练为更多球员制定了战术打法,那白有维要怎么融入主力阵容,就可以一目了然。

可现在廖羽丰和周然都没有固定的配合套路,再来一个白有维,三个进攻强点摆在一起,能不能一加一加一等于三都不好说,更何况丁奕可需要他们三个加起来大于三。

所以丁奕可还是得一步一步来,先让两个人开始连线,再组成更强大的进攻三叉戟。

梁教练没有规定死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丁奕可可以自己摸索,她也更喜欢自己摸索,白有维也可以有更多种融入主力阵容的可能性,局限性会小很多。

白有维和周然的挡拆第一次在正式比赛出现,就能有如此成效,丁奕可便更加坚信,她可以为这支球队制定出所向披靡的战术体系。

廖周白三人的进攻三叉戟,廖周冯三人的三角进攻,还有其他队员乃至替补,都可以拥有一套固定且高效的打法。

白有维有着一手稳定的中远投,他可以和周然、廖羽丰挡拆后外弹。借助周然和廖羽丰往往能够吸引包夹,白有维可以很轻松地就能获得投篮机会。

如果对方换位,那白有维就可以大打小,或者给周然廖羽丰小打大。

对手唯一的破解方式就是,在小阵容中安排一个能够单防白有维,又能有防住周然和廖羽丰突破的人。

就算真能有,那对对方也是一种限制,而且如果还能开发出其他套路,比如三角进攻搭配使用的话,对方就会陷入到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尴尬境地中。

总而言之就是,没法防。

回到比赛,白有维的中远投命中为星辰大学稳住局势,汕门大学游叶奇直接拿球推进组织,仿佛他这个中锋直接当起了控球后卫。

卫肖还是和以往一样,死死去跟住对方的控卫。

但不知怎么的,对方三个人站在一堆,然后突然散开,卫肖一下子就找不到人,只能是尽快地找到一个人跟上。

吕兴提到肘区要球,叶奇将球传了过去,然后迅速跑位。

其他人也都拉开了空间。

错位了。

此时防守吕兴的,是卫肖。

两人的身体肉眼看上去就差了一截,卫肖的大腿都不知道有没有人家的手臂粗。

在绝对的力量优势下,吕兴也不客气,他背身启动,发力就像推土机一样往三秒区推进。

卫肖当然是没办法抵挡,被压得不断后退。

他还在回想,刚才到底是怎么没跟上对方的替补控卫的。

他只能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抵挡,他没有压力,就算对方打进,也是很正常的。

吕兴感觉到卫肖的誓死抵抗,他不能背身太长时间,与其遭遇包夹,不如直接单干背后这个矮个子。

吕兴身高有着两米,在小阵容中他可以打到大前锋。

他不觉得卫肖能拦得住自己,在三秒区很随便地就转身出手。

卫肖等的就是他出手的一刻,他奋力一跃。

吕兴在出手瞬间,眼前冒出一个人影,只觉得不妙。

铛!

投篮不中!

卫肖防住了。

这应该算是内线防守了,即便他的这项能力还只有26。

大概,是上升到62的防守意识起了作用吧。

还没等卫肖有下一步动作,吕兴已经冲向篮筐。

这下轮到卫肖暗叫不妙。

吕兴如野兽一般抢下了进攻篮板。

轰!

然后在卫肖头上完成了暴扣。

还好卫肖本能地躲开,才没有被祸及到。

小黑防着叶奇,被拉到了外线,内线只有白有维过来帮忙抢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