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伯颜大笑,“为一县百姓请命,尔何德何能?”

伯颜也想看看这个能动员全县百姓迎接大元王师的年轻人,到底还有何能耐。

朱成钧知道伯颜能为天纵雄才的大元君主忽必烈选中并委以伐宋大任,自当秉承君王之志,肯定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宽待降官降将,安定江南的策略。

“在下自知德才浅薄,然此举皆在成君王之志,全右相君臣之义,拳拳之心,日月可昭,敬请尊鉴。”消灭宋廷,统一江南是蒙古统治者的战略目标,忽必烈受中原汉文化熏陶颇深,灭宋之战均积极采取汉人谋臣的建议,有地无民的现象肯定不愿看到。

伯颜微微颔首,心里颇有几分知己难得之感。

随即,伯颜话锋一转,问道:“阁下年岁几何?”

这是拉家常?

朱成钧还没天真到以伯颜的身份地位和才能会对自己青眼有加。

“在下中统元年生人,年方十五,虚岁十六。”

中统元年即公元1260年,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朱成钧用元朝年号是要向伯颜传达一定的信息。

伯颜略感诧异,十五岁便有这份不俗的见解和谈吐,再加上敢持剑孤身前来觐见的胆略,就冲这份胆色,伯颜不禁对这个宋廷的解元公来了几分兴趣。

“我朝君上何志?”伯颜对朱成钧流露出几分欣赏之色。

伯颜问得很宽泛,凡事读过帝王本纪之人都能给出适中的回答。然而,广为人知的论断若照本宣科,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肯定很难说到伯颜的心坎上去。

“在下不才,纵观历代君王无不以宇内混一,天下治平为己任。”朱成钧顿了顿,接着说道:“小子区区白丁不敢妄论天下大事,仅仅不愿看到一城四壁之外,县邑邱虚,旷土无民之象而已。国是千万家,窃以为天下万民之想,亦是心怀天下之君主所愿。”

“国是千万家,说得好。”伯颜抚掌一笑,随即目光炯炯的看向朱成钧,沉声道:“你本汉人,如今却向我大元献城,此乃于国不忠,对此你还有何说法。”

伯颜这样一问,朱成钧心里顿时有一种做汉奸的感觉。

自己是汉民族无法改变,此行是为求和而来又不想在蒙元征服者面前表现得太过卑微,伯颜这个问题确实让人有些不好回答,朱成钧暗暗深呼一口气,抬头直面伯颜,冒着被杀头的风险,高声道:“汉人之地不宜放牧,民俗更与蒙古族迥异,在下还请丞相大人代我一问薛禅汗,忽必烈,若仅有将汉地纳入帝国版图之志,而无将汉人变为大元子民之心,此地,此民,取之何用。”

薛禅汗,忽必烈的蒙古尊号。

避尊者名讳,蒙古人也不能免俗。

“大胆!”

“铿……”

部将厉声呵斥,弯刀出鞘。

伯颜当即抬手制止了愤怒拔刀的部将,他乃忽必烈心腹重臣是对忽必烈施政方略领会至深之人,这个少年的一番话的意思竟跟皇帝陛下所思所想竟大同小异,因此并不计较朱成钧的目无君王的乖张态度。

朱成钧见伯颜制止了部将杀自己的举动,看来自己的表现在伯颜心中留下了还算不错的印象。然而仅仅有不错的印象还不足够达成此行的目的,要知道伯颜乃元初名臣,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属于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武全才,智勇兼备的厉害人物。寻常人要想得到他青眼以待,没点过人本事又谈何容易,朱成钧不得不收敛心神认真应对接下来的考验。

“本相观你颇有才具,有意起用你为大元效力,吾皇也是求贤若渴,再加上有本相提携保你平步青云。前提是你必须放弃汉人的身份,甘愿成为我大元子民。”

伯颜接受过不少投降求和之人,这么硬气的还是首次见到。

上一刻还指责自己对国不忠,现在又问自己愿不愿意成为大元帝国的子民,朱成钧当然知道自己的回答不能前后矛盾,伯颜后面说的话更是一个字都信不得。

“丞相智取丁家洲,江东之势已去,大军南下建康进逼临安,不出一年便可将江南地区纳入大元帝国的版图,乾坤将定,大元陛下若有善待亡宋臣民之慈心,天下兆万百姓自然都是大元的子民,在下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自然不会是例外,丞相又何须多此一问。”朱成钧侃侃而谈。

当听到朱成钧言及‘南下建康进逼临安’时,伯颜目光骤凝,心生警惕,自己的战略意图竟被这个小年轻一语道破。伯颜身旁两位部将已将手按在刀柄上,只要他一声令下,朱成钧立时就会血溅当堂。

“如你所言,大元即将取得天下,本帅肩负伐宋大任,为免生灵涂炭,也为彰显我大元仁义之师,你可有速胜之策?”伯颜发现今日一番谈话,这个小子句句说到点上,可见绝不是巧合,这个小子的确有几分才学和独到眼光。

“大元上有雄主,又将帅云集,伐宋大计早有定策,在下一介书生,岂敢在丞相大人面前班门弄斧。”朱成钧接着说道:“天下有识之士都不难看出,宋廷气数已尽,丞相只需进兵威慑,以政治招谕为主要手段,相信轻易便能瓦解宋廷的残余势力。在下招降之策有三奉上以供丞相参考,一,利用降将影响打消有归附之心将领的疑虑,二,优待降官降将并予以信任,轻敛薄赋待民让其安业,三,严肃止杀之令,大军过境承诺不伤百姓,惩戒恶霸豪强争得民心者,如此,江南可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