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宋濂反驳说道:“聊斋先生说,朝廷有朝廷的处事方法!”

“行事当该断则断,大开大合!”

“派人前去山东,这种小家子气的作风,他用不出来!”

“更何况,此举会给人一种朝廷并没那么坚定的信念推广实学,改革科举。”

“只要稍遇挫折,便会被有心人群起而攻!”

“故而,他以为,凡事要先定大策略,关于此事朝廷的思想一定要统一!”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科举制度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么就鼓足勇气,从全局看待问题。”

“要么,就提都不要提!投石问路,拨云撩雨,于此事并无半点好处!”

胡惟庸被说的哑口无言,心道这聊斋实在是难缠!

他思忖片刻说道:“可~推广实学也不是能立竿见影的。”

“选定教材,重出试卷,改变科举流程,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段时日空出来让聊斋前去山东担任学政,两者并行,难道不好吗?”

宋濂言道:“动,当如雷霆一般,这些看起来繁复,但细细想来却极其简单!”

“莫非胡大人改个科举流程就要一两年时间吗?”

胡惟庸道:“自然不需!”

“那便是了。”

“至于选定教材,聊斋先生说,一切当循序渐进,刚开始只需将九章算术一章和农事,水利等加入其中!”

“而后召集朝廷中博闻广识的人编纂指定教材,每次科举前划定范围!”

“只需过个十多年,开个两三次科举!”

“前来应考的学子虽说没有掌握多深的技能,但也不会对刑名钱谷之事如遇虎狼,一问三不知!”

“如此,经世致用的思想便会深入人心,到时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聊斋说的实在是太过全面,胡惟庸无话可说!

“谨受教!”

“不敢不敢!”

朱标目光如炬,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宋师,那应该在科举考题里面加入什么才好呢?”

“或者问,加入的考题,当真能够很好的检测一个学生应变之道吗?”

宋濂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皇,太子!”

“这是聊斋先生出的一份试卷,不如,让人做做看!”

“看看是否能有用处!”

朱元璋瞬间起了兴致,他就喜欢这种实干派,没想到就连卷子都出好了:“那好!”

朱标言道:“父皇,正巧周观政和宁启文正在争夺皇孙之师的位置,不然让他们来试试?”

“成!”

“宋和,着司礼监用的速度抄写试卷,发给他们两个!”

“遵旨!”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