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圣国与大清国签了和平协议后,两国休战,战事消停,天下动荡的局势有所趋停。
金圣国的弊端显露,百姓在长期战乱和统治阶层的压迫下,民生凋零,百业萧条,老皇帝混用无能。
朝堂动荡下,前朝余孽,竟不知何时长成参天大树,盘踞在朝堂扎根,前朝太子手段之凌厉,短短几年,便将朝堂上的势力几番瓦解,登上皇位。
新帝登基这两年,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横扫了与之抗衡的势力,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与势力。
血染朝堂后,反抗侥幸之臣,皆歇了心思,老实了下来。
新帝虽是前朝后代,也算得上正统,拥护之人不少,加之新帝风行雷厉的手段,使京都上下染了好一阵子的血气。
因传新帝的嗜血成性,隐有暴政之势,百姓惶惶不安。
百姓们都怕走了豺狼又来虎豹,整日心惊肉跳,惴惴不安,就这般又过了两年。
新帝稳定了朝堂,朝政也一帆风顺,羽林军无论白天夜晚都在城中巡视,宵小之徒不敢作乱,百姓们逐渐过上安稳的日子,那颗飘忽的心,这才一点一点落回实处。
城内的集市商业也在新帝的大力支持下,恢复发展,城中重新恢复了欣欣向荣之态。
只是新帝也有自己的烦恼……
这日,如往常一样上朝的时辰,身着统一色调官服的大臣们,三三两两,早早聚集在金銮殿门口。
“新帝登基已五年有余了,后宫无人打理照料,陛下膝下也无子无女……这如何是好?”
说话的大臣掩面擦了擦眼角,状似难过一般,三言两语,语气又哀又愁,来意十分清晰。
围站着官位差不多的几个大臣,闻言面色各异,皱眉的皱眉,挤眼的挤眼。
前两年因才华出众,被新帝亲点的御史中丞大人,眉头紧锁,显然是认同那提到后宫子嗣的大臣。
古往今来,哪有帝王不娶妻纳妾的,膝下无子,将来百年后,这大好的江山社稷岂不是无人继承。
身为忠心耿耿的臣子们,自是愿意为陛下操劳。
几个三言两语达成共识的臣子,面面相觑后,最终决定找朝中名声并重,颇有威望的丞相大人来开这个口……
今日朝政之事陆陆续续禀奏后,朝中各自派系,有暗自较劲斗了好一会儿嘴,啰啰嗦嗦,时辰过去大半。
年轻的帝王揉了揉胀疼的额角,摆了摆手,旁边站着的宦官扯着嗓子机灵喊到,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陛下,老臣有一事启奏。”距离龙椅下方最近的老丞相叶尧跪了出来。
凌义抬了抬酸软的下颚,视线缓缓挪了挪,落在叶尧身上,道,“准奏。”
老丞相明显能感觉到陛下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背脊不由得僵了僵,抬了抬头,忙说道:“陛下龙体安康,正直壮年,后宫缺空缺多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也不可一日无母啊!陛下!”
有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头一个开口,底下跟着的大臣,也跟着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起来。
一时间,原本威严安静的朝堂,此起披伏地响起一阵阵喧闹的声音。
高位上的凌义揉了揉发胀的额角,面色泱泱,皱起的眉峰可见其艴然不悦。
年轻的帝王,怏怏不乐,静静地看着下方的臣子,七嘴八舌、口语籍籍地劝说着,不为所动。
绕是再英明神武的他,在遇到一帮巧言令色、难缠至极的硬骨头们,也不免有些郁觖。
选秀?纳妃?
他完全没这个打算。
…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清国——
这日,是乞巧节,尚书苑不休沐。
尚书苑是整个京城的官臣子弟,聚集了最多的地方。
在前两年,相国府那个流落在外的孙儿,被找了回来,原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相国府血脉单薄,只剩那老相爷一人在朝中苦苦支撑着。
相国的小相爷被找了回来,更是被老相爷万般宠爱。
让他们不解的是,小相爷只在尚书苑呆了一月不足,就面圣了,还踩了狗屎运,直接被封了官。
虽只是个挂名的言官,但他们这些从尚书苑出来的人,哪一个不是经过科举考试,考上的官名,怎的那小相爷,就不声不响的,直接进了礼部。
尚书苑里起先有很多看不惯那小相爷这名头的,自发地去堵人,原是想给点颜色瞧瞧的,却不想一来二去,一帮人很多就因着不打不相识,熟络了起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