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弼沉思默虑,良久才起身,向父亲深揖一礼,“父亲比儿子看得深。”
崔光弼想起了姚文理公。
帝国科研院的创始人之一兼首任掌院。
被誉为大唐的“理学之父”。
那是高宗皇帝的后君。
***
崔家的这番谈话李毓祯当然是不知道的,但五月初五这日她收到了崔清珏的礼物。
这看起来挺寻常。
这日李毓祯收到了很多礼物。
逢节赠礼是大唐流行的习俗,亲戚朋友,乃至同僚同窗之间都会互送礼物。当然,下官不得为上官送礼,否则等着被廉政司署请去喝苦楝茶吧。李毓祯收到的礼物也不是百官上送,主要是皇室宗亲,有表亲关系的世家——这多了,还有天策书院的同窗,以及,她的朋友。
能被李毓祯视为友的,不多;敢于自视为李毓祯之友的,更少。
至少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或者说意气相合。
——慕容绝必是一个。
慕容绝给她的礼物装在一只黑曜石的匣子里,匣上还刻了隔离术纹。
里面放着一截枯枝。
那是峭壁上虬松的一段树枝,原本生机盎然,被慕容绝一剑斩下,带着她的剑意。
李毓祯只看了一眼立即放入匣中,气机刹那涌动,差点掀了她的光天殿。
李毓祯“呵”一声笑,这份礼她希望。
待她闲下来,必回慕容绝这一剑!
崔清珏的礼物当然不是朋友赠礼,李毓祯没有视他为友,崔清珏不出色,而是文武二道不同领域,这意气相合比较难;而李毓祯从来不是勉强自己的人。而以崔皇后的关系,崔清珏向她赠礼当然是合乎礼节的,但因为是崔清珏的礼,这份礼物也不寻常起来。
端午赠物,流行的是赠扇,既风雅,也清凉。崔清珏赠李毓祯的礼物,也是一柄扇子。是长安近年流行的折扇,水磨竹骨,滑润如玉,扇面是崔清珏亲手画的松竹图,松竹林中一条直径通往云深不知处,隐与天际相接,一行清朗墨字题跋:“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右端钤了一道阴文闲章:“道行之而成。”
李毓祯看着扇面,沉默了一会。
而后合上折扇,搁到书案一边的侧柜上,继续看侍女择选出来的,值得她看或者应该由她亲视的礼物,神色平静淡然,没有什么不寻常,声音也是平淡的问道:“书阁里崔行之的论著可齐?”
光天殿书阁的书很多,楠木书架有十几架,李毓祯并未读完,很多是她不感兴趣的,譬如经学在其中,但崔清珏写的那篇《论道理性命她很早之前读过,觉得很有道理——有些至深之道是相通的,不分文武。
琴心是东宫司书女官,立即答道:“书阁只有潇园先生的《潇园诗话和一部诗评合集,还有一部《潇园集,是论道散篇的合集;其他未有收录在这。殿下要全看吗?奴婢明日从崇文馆调过来。”
崔清珏的著述不少,以他文道宗师的声望,东宫崇文馆自是分类收全他的著作,但此时天时已晚,太子端午活动多,回东宫已是戌时了,刚刚又敲过二更的鼓,算要看崔潇园的书也是明日了吧,琴心暗里揣测着。
李毓祯只“嗯”了一声,继续拆看礼物。
最后一份礼物是萧琰的,以往李毓祯看萧琰的礼物总是放在最后,琴心和扶真择礼时仍然延续了殿下这个习惯。
萧琰送礼向来是随地取物,在什么地方送什么地方的礼,不论贵重,她认为这样才有地气,重要的是心意真诚。
她这回给李毓祯送的是神农域的鸡血梅花玉。
李毓祯打开乌沉刻花的铁木匣子一看轻嗤一声——果然是在道门。
萧琰送的这块玉,玉色鲜红欲滴,玉质通透,是鸡血梅花玉中的极品。她用刻刀削出一柄玉刀,只若手掌长,刀身鲜红若鸡血,又有大朵团块,像一丛丛盛开的梅花,瑰丽夺目,有种惊心动魄的“美感”,让人眼神深陷下去拔不出来。
琴心扶真瞥眼过去只觉艳丽夺目,刀身线条也是润泽流畅,仿佛那是天然铸成的一柄血刀,而不是刻刀雕成,却没有那种心神相夺感。
李毓祯忽地一声轻笑。
声音清澈如寒冰相击,带着冷冽铿锵的意味。
萧悦之,这是身陷情障里了。
李毓祯眉斜而起,挑起几抹幸灾乐祸。
想起自己送给萧琰的那份礼物。
李毓祯唇勾了起来。
……(83 .83.)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