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散布一夜,第一个主动跳出来劝进的重臣,竟然是周刚峰。

忠臣啊!

太子为之激动,仿佛自己的谎言是真实的。

这一刻,他自己都相信了,声音故作哽咽:

“周卿实我大梁之不二忠臣,然先皇猝然崩逝,本宫五内俱焚,哀痛万分,恨不能追随先皇而去!”

“太子殿下,不可啊!江山为重!”

情至深处假亦真,周刚峰以“精湛的演技”取得了太子的信任。

能如此顺利,一则太子自觉胜券在握,在他看来,周刚峰此举可称识时务者为俊杰。

杀鸡可儆猴,他罢黜了那么多政敌,还吓不倒周刚峰么?

趋吉避凶,人之常情。

梁帝一崩,便是大厦已倾,另投新主无可厚非。

二则太子联系他之前的沉默,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在等待时机,投效之心早生。

太子的心里,默默地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这是一个极擅投机之人。

而越是这样的人,往往做事越有效率,也是太子此刻最需要的。

太子明知故问:

“本宫心乱如麻,依周卿之见,当从何处着手?”

果然,周刚峰早有腹案,对答如流,恰好说到了太子的心里:

“择德高望重者,上劝进表。”

“周卿以为,何人可堪此任?”

“非袁太傅莫属。当年陛下登基,正是袁太傅代百官三上劝进表的。”

袁安平出身陈郡袁氏,望族之后,且为清流领袖,通五经,擅书画。

原本,太子门人中惟有徐温能与之说得上话。

如刘广博,门第虽高,却失于治学。

旁人会买他的账,袁安平却是未必,甚至就是不买账。

不学无术者,是入不得袁府的。

其余门人,多趋炎附势之徒,纵有才华,同样入不得袁府。

须知袁氏一门多为人正直,不惟袁安平。

袁安平族弟袁昂,也就是袁君正之父,于前齐任御史中丞时,便依事劾奏时任尚书令王晏之弟王诩广纳贿赂。

不惧权贵,时人皆称之正直。

梁帝怜其才,年初授其中书监,兼领丹阳尹。

中书监位在中书令之上,乃中书省首官,掌管机要。

梁都建康位于丹阳郡,丹阳尹便是丹阳太守,也就是首都市长。

此二职皆属要职,从中亦可看出袁昂圣宠之隆。

如此袁氏,请其领衔劝进,太子是不便自己开口的,他很不自信。

若是被拒,有失君颜。

也就是说,太子还缺一个能跟袁安平说得上话的人,他试探道:

“只是袁太傅正值病中,本宫如何开得了口呢?”

周刚峰等得就是这句话,他当即回道:

“袁太傅乃下官座师,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好!一切就拜托周卿了。”

太子“龙颜大悦”。

周刚峰承接了太子此刻最棘手的要务,自然在其心中地位水涨船高。

他乘势为厉维钧美言:

“太子殿下,原刑部厉尚书,与下官同科。

论刑律之精通,大梁鲜有人过之,只是他为人个性死板、不知变通,因而触怒了太子殿下。

请太子殿下看在下官薄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恩典。

若他与下官共请袁太傅,必事半功倍。”

提起厉维钧,太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心想着:

要是他会做人,本宫何至于把事做得那么明显,落人口实。

当初,若有厉维钧的配合,太子处置政敌便合梁律,也就没有必要破坏司法程序了。

朝野风评也不会如今日之差。

然太子不便驳了周刚峰的面子,毕竟还要借其力为自己办事嘛。

而且周刚峰言厉维钧在请袁安平一事上,是有助益的,这更能打动太子。

“这个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