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朱棣终于醒了,伸了个懒腰。
道衍本在假寐,听到动静也睁开了眼,打趣道:“陛下这一觉可还睡得安稳?”
“还不是因为你这山太高了,朕一时疲惫,这才睡着了,不过确实还得实在你这,朕才能安稳些。”
道衍嘴角噙着笑,摇了摇头,清洗了一下茶壶,又重新舀了几勺山泉水,开始煮了起来。
“山下如今可都乱成一团了,陛下倒是还有闲情到我这躲懒。”
朱棣摆摆手丝毫不在意。
“老二积怨已久,这次让他先闹着,倒是长了些脑子,让咱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道衍淡笑道:“陛下又怎知是汉王的主意呢?”
朱棣眉头一挑:“哦~看来我在皇宫里呆的久了,还没你个老和尚看得清了,你有何见解?”
道衍捋了捋须不急不缓的说道:“依老衲看,朝中上下如今愿意帮助汉王,又有几分智谋的无非仅那一人罢了。”
“陛下您觉得呢?”
朱棣揉了揉眉心,吐出来一口浊气,幽幽道:“这个老东西,眼看着都半截身子入土了,还要出来闹腾,这主意打得不错。”
壶中的水已经煮沸,道衍从旁舀了一小勺茶叶丢了进去。
朱棣见状颇为不满
“你这老和尚,怎么越来越抠门了,就放这么一点够谁喝的?”
道衍嘴角微抽,理直气壮的回应道:“陛下,您恐是忘了,您下午来的时候老衲已经招待过您了,结果您倒好,一觉睡了两个时辰,平白浪费了我的茶。”
“要知道拢共也就那么二三两罢了。”
朱棣来了兴趣,调笑道:“这天底下能让你这老和尚都心疼的东西可不多,那朕今日倒要好好品品。”
不到半刻钟的功夫,道衍揭开了茶壶,将里面的茶叶舀了出来。
滚烫的茶汤倒入杯中,双手托着茶托递到朱棣面前。
“陛下,试试吧。”
朱棣凑到近前,拿手扇了扇,深吸了一口。
赞叹道:“果真茶香四溢。”
旋即将之端起,浅迎了一口,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说不清的愉悦。
朱棣闭上眼,满脸的享受。
道衍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觉得如何啊。”
朱棣睁开眸子,丝毫不吝赞美之词。
“这茶如兰在舌,沁人心脾,芬芳甘冽,清香宜人,着实不凡。”
“朕走时记得给朕多备些。”
道衍:“......”
朱棣见老友一副肉痛神色,大笑道:“你个老和尚,怎滴这般小气,大不了朕下次有什么好茶直接给你送来。”
随即又端起茶杯,多饮了几口,这才转回正题。
朱棣将前两日朱瞻埈所说全盘托出。
道衍眉头紧皱,看着朱棣的眼神也越发严肃,转动念珠的手也停了下来。
朱棣疑惑道:“你怎地这般眼神。”
“陛下,依老衲所见,知道太多未来事对您并无好处。”
“佛曰: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
生不生亦不可说,
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生亦不可说,
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
亦可得说。”
“陛下如今知未来事,欲改变未来,又怎知不会留下因果,从而导致别的事情发生。您有没有想过,若是您竭力改变了一切,但未来总有几百年的时间是您和二皇孙不知道的,您又如何去替子孙后代做选择呢?”
“陛下此举到底是为了给大明延续国祚,还是加速大明的毁灭,这一切都不可控。”
朱棣闻言大惊失色,追问道:“大师,那我爹将瞻埈送到我面前又有何意义?难道我就眼睁睁的知晓未来,却不能擅自改变未来?我华夏大地几千万儿郎只能继续遭受被肆意屠戮的结局吗?”
道衍摇了摇头,继续道:“高皇帝既以通过梦境让二皇孙知晓,那便是觉得这一切并非不能改变。”
朱棣更加疑惑。
“你这老东西都给我绕糊涂了,既然可以改变那为何偏偏不能让我知晓。”
道衍站起身,倚在围栏边上,俯览群山叠嶂,落日余晖。
淡淡道:“答案不已经出来了吗?”
“二皇孙既然出现在您的身边,那他身上自然背负着因果,这便是他的命。”
朱棣满脸苦涩,转头望向老友的背影失声道。
“你的意思是,我大明的未来只能由他把握,而我不得干预?”
道衍微微颔首
“可他只是一个九岁的孩童,如何撑得起这江山,如何担得住我大明几百年国祚。”朱棣质问道
道衍解释道:“陛下,老衲刚刚已经说过了,他身上既然背着因果,那大明的走向就只能由他来决定,未来自然也会如他所愿。”
“您只需切记,不要主动去问,该您知道的他自然会告诉您。”
朱棣垂目,看着手中的茶杯出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