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怕外人不解,又生多少流言,以累圣德。
就是太后,其他宫眷,也会惊扰不安的!”
朱瞻基双臂捂着头,敷衍道:“你容朕再想想。”
待皇妃走后,朱瞻基对贴身内侍问道:“汝州的折子来了没有?”
内侍恭敬道:“回皇,可能还需几日,这圣旨也没有这么快到汝州啊!”
……
郑和要再次下西洋的消息传得很快,影卫也在第一时间回禀给了朱高熙,算了算时日,这也应该是郑和最后一次出海了。
朱高熙和郑和的关系要从燕王府的时候算起,那个时候的郑和是家臣,也算是一段不错的回忆。
即是故人,理应前去送行,虽然朱高熙是藩王,有不得擅离封地的祖训。但是奈何朱高熙的行踪本身就很难受到约束,再加之汝州全境几乎都是魏王府的耳目,就连朱瞻基都懒得往魏藩派遣锦衣卫。
所以,朱高熙要去给郑和送行的事,除了张玥多了几句叮嘱外,也没什么人说闲话。
可是,就在朱高熙打算出发去江苏时,朱瞻基的圣旨却到了汝州。
无奈,朱高熙只好先行接旨,只不过这份旨意有些奇怪,与其说是圣旨,倒不如说是家书,一封侄子写给叔叔的家书。
内容除了叙旧,就是询问汉、赵二王该如何处置。
可是,二王不是都解除兵权圈禁了吗?怎么又要处置?难不成…!!
想到这,朱高熙内心有些不安,他是真的怕朱瞻基这个时候就把老二老三给杀了!
传旨内侍见着朱高熙看完信后沉默不语,便轻声问道:“魏王爷,魏王爷!奴婢还要回宫交旨呢!您看,您是不是先给皇个折子啊?”
内侍此来是带着任务来的,但他又不敢过于催促朱高熙。
如今已是新朝,朝堂之谁不知道太宗皇帝第四子、魏王朱高熙,虽然已经远离朝政,但依旧还是有能力和威望左右决策的,就连皇帝朱瞻基对他的态度也不同于汉、赵两位叔叔那般冷漠,甚至还想邀之入朝委以重任。
朱高熙思虑片刻,便执笔写下寥寥数字:勿动,汝威望不足,擅动恐令朝堂震动,一切谨慎,切记!
并将书写完的信纸交回内侍手中,道:“呈递御前,直达圣听!”
内侍拱手道:“王爷放心,奴婢告退!”
处理完圣旨后,朱高熙跟张玥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十数名影卫,暗地里离开了汝州,往江苏方向而去。
这一路,朱高熙虽然没有游山玩水,但也看到了不少各地百姓的疾苦,看到这些,朱高熙更加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提高粮食产量也需提日程了,这也是朱高熙这次打算去给郑和送行的重要原因。
虽然朱高熙有系统,可是目前这个系统的功能实在是太少了,连商城都还没有开启,与其依赖系统,倒不如靠自己,反正郑和又要下西洋,正好可以委托他带点东西回来。
前世身为历史系大学生的朱高熙知道,番薯是万历年间由一个陈姓布衣从安南偷偷带回来的;至于玉米,这个时代还在哪里,朱高熙是真的不知道了。
据前世历史记载,玉米是嘉靖年间(1531年)才被哥伦布发现的,而且还是在美洲。
所以,朱高熙更加寄托于郑和能够带回番薯,这样,各地的实际问题就能得到明显的解决了。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