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部队的投入战场,坚守在208高地的海因里希开始绝望了。
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实事,空军压根完成不了空投物资的职责。
空军所需要面对的难题有两个,一个是突破苏军空军的阻挠,一个是物资的投送位置。
尽管他们可以对着山头进行投送,但这个时代的物资投送会有很大偏差,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偏离指定位置。
最糟糕的情况,是将物资投送到苏军军区那边去,白白给他们送去资源。
第二个难题便是苏联空军的防线
拉7战斗机的性能十分强大,能够与之媲美的,也就只有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法军的d.520战斗机。
虽然法军的战斗机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帮助,然而苏联的战斗机仿佛是无穷无尽那样,以海浪那般一波接着一波。
如此大规模的空军优势,使得德军的运输机在物资投送方面十分艰难。
如果只有苏联空军,208高地上的防空炮还能打上一打,但他们深怕会打到己方友军飞机,所以海因里希真不敢随意开炮。
空军的投送远远无法弥补每天战斗的消耗,在如此情况之下,防守在208高地四周的德军逐渐支撑不住。
为了减少伤亡,崔可夫让几位德共hong军战士去进行劝降。
由于这个时空的苏联有玛利亚这只蝴蝶在,在对待俘虏上面,都是以‘平等对待’的方式去进行。
所以,从捷克战役开始再到现在,他们所俘虏到的nazi德军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不禁拥有与正常hong军士兵一样的军粮,有时候甚至会给他们开一个运动会,来点思想教育。
在这样的待遇下,确实有很多原nazi德国士兵归化了。
当然,这些nazi德军的归化都是被会划分到德共hong军那边去。
所以这一次派遣的几名德共hong军,其前身就是nazi德国士兵。
在他们以谈判者的身份来到208防线时,他们那夹带着西德口音的德语立马引起注意。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防线上,竟然还有人认识这些前来当任劝降工作的士兵。
这一认识就不得了了,因为他们开始发现,给苏联投降似乎也没有宣传中那般凄惨,相反还过得不错。
在捷克战争打开之后,戈培尔就进行了好几次宣传演讲,其演讲内容都是针对苏联。
他说‘苏联会虐待俘虏,落在苏联手上,只会被集中起来进行屠杀。’
随后戈培尔拿出托洛茨基对付日军俘虏时的照片,不是被冻死在雪地上,就是在西伯利亚那边进行每日每夜的工作。
戈培尔凭借自己的绝好口才,确实让无数德军士兵都信服了。
可是,随着这几位同僚的重新出现,德军士兵立即察觉到这里面的端倪。
这几位已经投归于德共的战士,在到来这里之后,便立即揭穿戈培尔的欺骗与阴谋。
其中一位更是毫不客气地说道。
“苏联对待俘虏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平。”
“只要没有进行过任何反人类行为,任何屠杀无辜百姓行为,德共政府都会接纳你们。”
这是第一次见面时的表面交谈,一些军官连忙制止住这种行为,他很清楚一旦让对方说完,军心就要乱了。
负责劝降的德共战士也不介意,而是向着这些军官,传达来自苏军的劝降。
传递信息之后,他们便转身离开。
这份劝降很快就落在了海因里希手上,但还未等他做出决定,来自阿道夫的手令却被空投了过来。
别的物资空投时一点都不精准,反而是这手令空投,精准地落到了距离指挥部不到一百米处。
更要命的是,这份手令并不是要求他们撤军,而是以‘帝国元帅’的头衔来要求他继续坚守。
如若是往常,这个帝国元帅头衔必然能让他一整天都睡不着。
但如今不同往日,在这个山头上当元帅,能当个锤子元帅。
但值得庆幸的是,就在后路被截断的前一天,最后一批物资通过铁路运输,运送到了他们这里来。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他们这个208防线继续坚守。
根据武器弹药的计算,只要不是大规模战斗,他们能够继续战斗三周的时间。
现在已经是40年八月。三周时间就到了九月,再搭配空军的物资投送,他们或许能作战更长时间。
然后就是等待。
等待他最尊敬的元首,能够做出明确的选择。
随着海因里希的拒绝投降消息传达到崔可夫的参谋总部之后,他面无表情地做出围困指令。
眼前的防线并不是单单一座208高地,而是一条围绕着208高地为核心进行建设的防线。
这条防线确实能攻占下来,但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是巨大的。
既然已经切断了对方的后勤,将其围起来就足够了。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空军投送给切断。
带着这样的想法,崔可夫的合围战术开始了。
而且他所需要做的并不只有合围,还有时不时的火炮轰击,为的就是给里面的德军进行精神压力。
除了炮击之外,还有空军的时不时袭扰。
崔可夫所申请的空军袭扰还指定了pe2俯冲式轰炸机,这玩意所带来的震慑力是真正的强大。
随着这炮击和pe2轰炸机的经常性偶尔关顾,208防线的德军逐渐支撑不住,有些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甚至组织起了团队准备逃出去投降。
一开始,海因里希还是能够制止得了这种逃兵行为。
可随着时间的推磨,军队内的氛围越来越压抑,这种组团逃兵的事情便越来越多。
就连海因里希也找不到半点胜利的可能性。
所以,在八月末九月初,海因里希又一次向阿道夫那边发送电报,希望可以允许他投降。
阿道夫拒绝了,就跟原时空的保卢斯一样。
然而海因里希并不是保卢斯,他无法得到阿道夫的允许,便立即转过头去,向目前的国防局总司令龙德施泰德请求投降。
他找龙德施泰德有两个原因。
第一,海因里希本身也是国防部的人,相对于听从阿道夫的指令,其实他更倾向于听从国防部的指令。
第二,海因里希其实是龙德施泰德的表弟,双方是亲属关系。
如果玛利亚知道此事的话,一定会蚌埠住笑出声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