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夏侯惇的描述,寿春这边的情况就像是一处四处着火的屋子,需要一场瓢泼大雨才能灭掉这场火,而他手里仅有几瓢水。

在曹信领着琅琊军抵达寿春的第二天,夏侯惇率领五千兵马返回许都。

接下来曹丞相准备打吕布,但宛城和淮南两次大败,导致曹军兵力严重不足。

年初曹操在豫州兖州征兵两万,只有两万新兵肯定打不赢吕布。

为此曹操不得不从南阳李通处抽调两千精兵,又抽调夏侯惇回许都,算上原来的残军,勉强凑够三万兵马。

有这三万兵马和刘备的盟军,曹操能不能像原来那样打赢吕布,曹信不太清楚。

此时他更在意的是,怎么平息淮南境内的动乱,尽量别耽搁淮南郡春耕。

“文和先生,淮南的情况你也了解,可有妙策解决眼前的麻烦。”

寿春城头上,曹信望着繁华的街市问道。

寿春本是扬州治所,下辖两万多户,在袁术定都之后,寿春人口达到三万户以上,寿春县下辖有人口十多万,虽经历多次战乱,人口也维持在十万以上。

人口太多太密集,管理起来也相当麻烦,暴乱、动荡、细作横行、敌视曹军的人秘密勾结,这里的情况比南阳复杂太多。

“将军,属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将军参考。”

贾诩摇着黑羽扇,缓缓说道。

“哦,文和先生请讲!”

曹信大喜,有谋士在身边就是方便。

“上策,将军只需坐镇寿春,防御袁军,打压亲近袁术的势力,同时拉拢淮南世族,募兵练军,将手上兵马扩充到两万以上,不到一年,将军定能稳稳掌控淮南。”

贾诩缓缓说道。

曹信摸了摸下巴的胡茬,“一年时间太久,有没有快一些的,本将军是武将,喜欢快刀斩乱麻。”

“有,中策毁城!”

贾诩用羽扇指着寿春城说道,“寿春是袁术的根基,将军只需摧毁城池,将城中百姓迁出寿春,打散安插在其它各县,袁术在其它各县影响力不大,此一举釜底抽薪,必能断掉袁术在淮南的根基。”

曹信微微摇头,“寿春是个大城,烧掉太浪费,此外移民搬迁是个大麻烦,若是百姓不愿搬迁又如何处置?”

贾诩眯着狭长的眸子笑道,“但凡不配合之人,必是袁术的细作,如何处置,全凭将军一言而决。”

“哈哈,太麻烦也太血腥,有没有那种快一些,代价相对小一些的主意?”

曹信问道。

贾诩嘴角颤了颤,连带着酒窝更深邃了一些,他轻叹了口气,“下策,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但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

“难度高?”

曹信眼睛一亮,“文和先生,请细细道来。”

“将军,在夏侯将军撤离淮南后,我军在淮南和庐江两地只剩下一万兵马,控制力大大降低。

袁术军若想夺取寿春,必会趁着我军在寿春立足未闻,发动新一轮袭击。

将军只需将计就计,必能击垮袁术在淮南的军队,也将袁术在寿春的根基连根拔起。”

“如何将计就计?”

“将军,若袁术军来袭城,将军只需如此如此。”

贾诩用扇子遮着嘴巴悄悄地说道。

曹信听着连连点头,比起上策中策,他觉得这个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

“文和先生,此计比上策中策更好,文和先生为何当作下策来用?”

“将军,上策七分人算三分天算,中策五分人算五分天算,下策三分人算七分天算,下策若能成功,多靠运气,实为下策。”

贾诩缓缓地说道。

曹信点点头。

人算应该指的是人力,天算指的是运气,靠人力能实施成功的计策更稳妥,靠运气实施的计策则相反。

还有一点,贾诩此人惜命,不喜欢冒险,才将上策当下策。

曹信哈哈一笑,“文和先生,等袁军来袭,城中必然大乱,文和先生不如先去合肥县城暂避,那里相对安稳一些。”

“多谢将军好意,属下觉得还是在将军身边更安全。”

贾诩拱手说道。

“哈哈,你倒是看的很准!”

曹信大笑道。

本章已完 m.3qdu.com